荷兰强抢中企海外资产,中国奉陪到底,“稀土大棒”打痛两大凶手

2025-10-15 09:13  头条

一纸来自荷兰政府的部长令,让中国企业在欧洲辛苦经营多年的半导体资产一夜之间被冻结,而中国随后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则让这场贸易博弈瞬间升温。

今年10月初,两大事件接连震动全球科技与贸易圈。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中国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资产;紧随其后,中国宣布扩大稀土出口管制范围。这两起事件在短短几天内相继发生,标志着全球科技与贸易博弈进入新阶段。

荷兰令人诧异

荷兰时间9月30日,荷兰向安世公司下达了一份部长令,要求这家中国企业在荷子公司及其全球30个主体,不得进行任何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调整,冻结期长达一年。

然而,冻结令仅是开端,10月1日,安世半导体部分外籍高管向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提交紧急请求,要求暂停中方管理层权力。

这一系列操作,相当于暂时剥夺了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闻泰科技在随后发表的声明中指出,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是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

中国的稀土炸弹

就在荷兰政府公开其决定的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商务部于10月9日发布了关于稀土出口管制的两项公告,被外媒形象地称为"稀土核弹"。

中国稀土新规显示,对稀土管控实现了全覆盖、源头点穴和主导规则三大突破,意味着,只要产品中使用了极微量的中国稀土或相关技术,就将纳入中国管制范围。

中国掌控全球约90%的高纯稀土产能,一旦彻底断供,美国军工企业和高科技产业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受到直接冲击,因为单台EUV光刻机需17公斤稀土,理论测算显示,定向管制可使ASML月产能从55台骤降至5台。这对于全球芯片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个坏消息。

欧盟有技术,但中国有原材料,一旦压迫中国到不得已的地步,那大家就都没有稀土用,更何况,中国的光刻机继续正在迅速追赶,外国独大的时代将很快过去。

美国的反应十分激烈,特朗普总统立即表示,会在11月开始,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以进行反击。

中国的稀土举措是为了保护自身稀土资源,对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并无差别,为何美国如此激动,竟然要加征关税以进行反击?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在愤怒的威胁背后,却特意强调"不取消与中方在APEC峰会的会晤",原因无他,美国不能接受同中方硬碰硬。

中国可以不用美国的芯片,美国却不能失去中国的稀土,这场博弈从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

稀土与芯片的博弈

荷兰政府此次行动,表面上是基于"国家安全",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的技术争夺,冻结时点恰逢中国车规芯片突破28nm制程关键节点,反映欧美对中国半导体升级的遏制。

数据显示,欧盟《芯片法案》实施后,中资并购审查案例年增达38%。荷兰作为ASML总部所在地,其政策转向直接影响全球光刻机供应。安世早在2021年启动产能向东莞、临港转移,规避技术封锁的预判性布局反被视作威胁。

中国稀土管制的出台,则是应对近年来美国对华制裁不断扩大的举措,中国的做法不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利用自身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进行反制。

荷兰政府冻结中企资产的行为,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这不仅直接损害了中资企业的利益,更对全球商业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指出,此事件将导致"资产安全溢价"理论兴起,境内资源型企业估值或需上修30-50%以反映管辖权风险。中资企业出海模式可能将从"技术收购"转向"人才引进+自主研发"。

中国稀土管制的升级,则标志着全球科技竞争从"技术壁垒"向"资源壁垒"延伸。短期来看,全球半导体、电动汽车企业需重新布局供应链,成本上升或传导至终端消费者;长期看,可能推动技术替代--如无稀土电机的研发加速。

欧盟智库"布鲁盖尔"指出,中国此举可能加速美欧日"关键矿产联盟"落地,长期或形成东西方两套稀土供应链体系。

面对荷兰的资产冻结,闻泰科技已启动法律救济程序,并寻求政府支持。公司表示,"坚决反对将商业问题政治化",将坚定捍卫合法权益。

对于稀土博弈,中国的管制措施并非孤立的贸易反击,而是一种战略博弈:掌握关键资源,就掌握了主动权。对美国而言,没有中国稀土,军事和科技发展都会受限。

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和软件封锁反击,但这两项威胁的实际可行性值得怀疑。美国对华商品平均关税目前已达57%,若再加征100%,综合税率将飙升至150%以上。

在软件封锁方面,特朗普宣称要对半导体设计软件(EDA)、工业软件(CAD/CAM)等实施出口管制。

但中国在国产替代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国产中望CAD可替代美国CAD的80%功能,去年采购量增长45%;麒麟系统在政务和军工领域广泛应用;C919客机的核心软件国产化率已达70%。

总结

荷兰政府冻结中资半导体资产与中国升级稀土管制,这两起几乎同时发生的事件,标志着全球科技与贸易博弈进入新阶段。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撞上中国的"资源盾牌",大国博弈的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荷兰的行动开创了恶劣先例,将正常的商业行为政治化;而中国的稀土管制则展示了资源优势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价值。这场较量的核心,已不再是简单的贸易逆差或市场准入,而是对未来科技主导权和全球供应链控制权的争夺。

无论是半导体还是稀土,这些看似专业的名词背后,是国家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在全球化的退潮期中,各国都需要在开放自主、合作与竞争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