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高校男生南太行徒步,遗体在3米深水潭被寻获,本是青春正好的年纪,却从百米崖边坠落。
明明身后就是"禁止通行"的警示牌,明明脚下就是防护栏,他为什么还要翻越过去?
当死因真相曝光后,原本准备表达哀悼的网友们,却说出了"自己找死"这样冰冷的评价。
这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一个本可避免的悲剧?
南太行男子坠崖
近年户外徒步彻底火了,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爱往山里跑,好像不走几条"野路子"就不算懂徒步似的。
南太行山的老龙口瀑布就是这么个被捧起来的地方,近300米的落差,水流下来跟银河似的,拍照确实好看,也正因如此,不少人专门冲着这"网红打卡点""来。
尤其是那些没开发的区域,大家觉得 "没开发才够野、够独特",却压根没多想这里面藏着多大风险,这次的悲剧,其实早有苗头。
河北一个 22 岁的小伙子,刚上大学的年纪,跟4个网上认识的"徒步搭子" 一起走南太行的路线,走到老龙口瀑布的二道崖就出事了,直接从悬崖上跌落下来。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网上传开了,在出事之后,同行的人也是立刻报警,家属才知道这个事情,
当地的救援队伍也是紧急出动起来。
家属知道消息后急得不行,先在社交平台发了寻人启事,还附上了小伙子生前的照片,到处找人帮忙打听下落,后来联系上了当地一个叫宁先生的团队。
这个团队不只是带户外团,还开了家体育公司,有专业的救生员和潜水员,算是靠谱的,10 月 13 号一大早,宁先生就带着搜救人员出发了。
身上扛着水下探测仪、救生绳、防水灯,还有保暖睡袋,装备倒挺全,可去老龙口瀑布路非常本身就不好走,全是陡峭的山路,再加上当地接连下雨,行动起来也是不容易。
等到抵达龙口瀑布最下方水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 4 点,气温一下子降到 10℃左右,瀑布的水流砸在身上,疼得人直哆嗦。
宁先生是团队里经验最足的潜水员,他先穿上潜水服,背着氧气瓶下了水,那水潭的水特别浑,能见度连半米都不到,只能拿着探测仪慢慢摸,每走一步都得停下来确认信号。
救援队人员表示,遇难者的遗体并不是浮出水面的,因此宁先生顺着信号往下潜,最后在水潭底部大约3米的位置边找到了小伙子,可惜那时候人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之后他小心地用防水绳把人固定好,喊岸上的人一起拉,但当时已经是晚上6点了,那时候山里已经黑了,晚上山路更危险,毕竟还有野生动物。
因此搜救团队商量后决定先不往下运,小伙子的舅舅和表哥来了现场,他爸妈估计是受不了这打击,情绪崩溃没敢来。
最后大家把遗体暂时放在附近一个避风的地方,到了第二天早上救援队才将遗体交给家属送回老家。
说真的这搜救过程太不容易了,又是潜水又是爬山的,工作人员没少受累,可最后还是没能挽回这条年轻的生命,想想就觉得可惜。
但当男子坠崖的原因曝光之后,网上的舆论却并非都是同情,更多的是出言讽刺,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因曝光,网友出言嘲讽
这二道崖离下面的水潭有100米高不算矮了,可小伙子为了拍张能在朋友圈"炸街"的照片,让同行的人帮他拍,拍完还特意往悬崖边凑。
但是瀑布常年往下流水,崖壁上全是青苔滑得很,他脚一滑就没稳住,就算伸手去抓崖壁上凸出来的石头,也没抓住,整个人直接从百米高的地方掉了下去。
更让人无奈的是,出事的地方明确有"禁止通行"的牌子,可就是有人视而不见,老龙口瀑布那片坠崖的区域,本来就是未开发的野地。
因此这事儿一曝光,网上吵得特别厉害,两种声音几乎要吵起来,一部分人觉得可惜,毕竟是 22 岁的小伙子,人生才刚开头,就这么没了,忍不住替他爸妈心疼。
但这种同情很快被另一种情绪淹没,据统计今年已经发生了至少两起类似的打卡拍照致死事件。
再加上事发地点本是未开发区域,设有禁止通行的警示牌,网友表示其实还安装了防护栏,但这位22岁的年轻人却选择翻越护栏拍照,因此网友直言不讳。
不过也不能光骂,骂完了还是得想想,怎么才能让这种悲剧少发生点,首先自己得拎清楚,户外徒步不是"耍酷",也不是"比谁胆子大",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出发前别光想着带好看的衣服拍照,得先把路线摸清楚,看看自己的体力能不能跟上,防滑鞋、急救毯这些装备也得备齐,别觉得这些东西用不上,真遇到事儿了,可能就是救命的。
还有那些"危险时段",比如下雨天、起大雾的时候,或者天快黑了,就别硬着头皮往上走了,南太行当地都有"下雨不爬山,下雾不爬山,天黑不爬山"的顺口溜,照着做准没错。
其实大家喜欢户外,想亲近自然,这本身没什么错,毕竟在山里走走,心情也会变好,但亲近自然不代表要"挑战自然",更不能无视规则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