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暴跌、金价大涨

2025-11-13 14:52  头条

油价暴跌

一夜暴跌4.2%!WTI原油单日狂泻超2.5美元/桶,跌破59美元关口收于58.49美元,布伦特原油同步重挫3.76%至62.71美元,双双创下近5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更反常的是,这波看似"车主福利"的油价跳水,恰好发生在全球大类资产狂欢的背景下--美股创历史新高、铜价逼近万元关口、金价突破4300美元/盎司,唯独原油彻底缺席上涨潮,背后不是需求骤降,而是全球原油供需格局的深度重构,对普通人的影响远不止加满一箱省几块钱。

要搞懂这波油价暴跌的核心,得先理清"供给端"的关键变化,这才是背后的核心玄机。最主要的原因是OPEC+的生产策略大转向,从之前的"减产保价"变成了"增产抢份额"。2023年起,OPEC+为了支撑油价,实施了大规模自愿减产,可到了2025年4月,这个策略彻底反转,开始持续增产,截至9月累计增产约220万桶/日,把之前减的产量全补回来了,10月和11月还计划继续增产。

OPEC+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惩罚那些一直超额生产的成员国,二是要抢回被美国页岩油抢走的市场份额。其中沙特是最积极的推动者,3月到9月的增产里,40%都来自沙特,现在它还有不少闲置产能,继续增产的空间还很大。不过OPEC+内部也有分歧,俄罗斯就不太愿意大规模增产,一方面怕油价跌太狠,另一方面自身受制裁,也难大幅提升产量。

与此同时,美国原油产量还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根据美国能源署的数据,7月美国原油产量达到1360万桶/日,创下新高。这背后离不开三个关键支撑:一是技术革新,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让单井产量大幅提升,二叠纪盆地的新井平均日产量比2019年翻了近一倍;二是成本下降,页岩油开采成本降到了50美元左右,就算现在油价走低,油企依然有钱赚;三是政策支持,相关政策放松了开采限制、加速了管道建设,全力推动传统能源增产。

一边是OPEC+持续增产,一边是美国产量创新高,全球原油供给自然大幅增加,库存也跟着不断攀升。国际能源署预测,2026年全球石油库存可能会以每天296万桶的速度累积,这个速度甚至超过了2020年疫情期间,供给过剩的局面直接给油价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可能有人会问,全球经济在复苏,需求难道没跟上吗?其实需求端确实有改善,中国经济前三季度超预期增长,美国也在宽松政策加持下保持活力,但原油需求的恢复速度,远远赶不上供给增加的速度。再加上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长期预期还有顾虑,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用油需求没能出现爆发式增长,这就进一步放大了油价下跌的幅度。

还有一个关键信号是"库存结构"的变化,原油期货出现了"远月价格低于近月价格"的情况,这说明市场对中期油价依然看空。美国能源署甚至预测,2025年四季度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会降到62美元/桶,2026年还会进一步降到52美元/桶,短期来看,只要供给过剩的局面没改变,油价大概率还会持续承压。

说完了背后的玄机,再说说这波油价下跌对普通人的实际影响,可不是只省了点油钱那么简单。对开车的朋友来说,下一轮11月24日24时的调价窗口,国内油价大概率会迎来"两连跌",按照目前的预测,汽柴油每吨下调约105元,92号汽油每升至少降0.08元,加满50升油箱能省4块钱,虽然不多,但长期下来也是一笔小积累,尤其是网约车司机、通勤族这些用车频繁的人,能实实在在减轻点负担。

影响更大的是物流和民生领域。物流行业是用油大户,油价下跌能直接降低运输成本,不管是快递、货运,还是生鲜配送,成本压力都会减轻。这部分成本节省下来,最终可能会传导到商品价格上,比如超市里的蔬菜水果、网上买的快递包裹,运输成本降低后,物价也能更稳定。对做小生意的人来说,比如跑运输的货车司机、开餐饮店需要进货的老板,也能减少一笔不小的开支。

还有航空、化工等行业,也会直接受益于油价下跌。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占比很高,油价下降能提升其盈利能力,说不定后续机票价格也会有更多优惠;化工行业以原油为原材料,油价走低能降低生产成本,相关的化工产品价格也可能更亲民,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用品。

不过也不用觉得"油价会一直跌",短期来看,供给过剩的局面很难快速改变,但如果未来油价跌得太狠,一些成本高的油企可能会主动减产,或者OPEC+调整增产策略,油价也可能出现反弹。对普通人来说,没必要跟风去"囤油",加油站不会因为油价下跌就缺油,而且油箱囤油也不安全,理性看待油价波动才是最稳妥的。

其实这波油价下跌,也反映出全球能源市场的新变化,供给端的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和政策调整都在重塑能源格局。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既是短期的福利,也让我们看到了能源市场的动态平衡--没有永远上涨的油价,也没有永远下跌的行情,关键是学会适应这种波动,在变化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节奏。

生活里的很多经济现象都是这样,看似突如其来的变化,背后都有清晰的逻辑可循。油价下跌带来的不仅是加油时省的几块钱,更是物流成本降低、物价更稳定的连锁反应,这些都在悄悄改善我们的生活。而这种市场的自我调节和动态平衡,也让整个经济体系更有韧性,只要我们保持理性,就能在这种波动中受益。

黄金又双叒叕涨价了!一夜之间,周生生、老凤祥等品牌金饰价格暴涨15-17元,最高突破1326元/克,国际黄金期货更是站上4200美元/盎司的高位。金店门口排起长队,网友哀嚎"早买早赚,晚买血亏",连菜市场阿姨都在打听"要不要囤点黄金"。这波金价疯涨到底为啥?普通人该跟风抄底,还是捂紧钱包?

先搞懂关键:金价为啥突然"开挂"?核心不是单纯的"避险",而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在背后发力。美国11月消费者信心下滑、企业裁员增加,市场预测12月降息概率已升至67%,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变低,资金自然往黄金里涌 。再加上特朗普将提名美联储鸽派人士,美元走弱进一步推高金价,短短一晚国际黄金就涨了40美金。

还有两个隐藏推手:一是全球央行都在疯狂囤金,中国央行已连续12个月增持,国家层面给金价托了底;二是中东、俄乌等地缘冲突没平息,股市等风险资产波动大,避险资金扎堆买入黄金,形成"越涨越买"的循环 。国内市场反应更直接,沪金主连价格一度冲到963.96元,实物金价格跟着水涨船高,短短几天就从1300元以下飙到1326元。

金价大涨

金店现场早已冰火两重天。有人凌晨就去排队,直言"给女儿攒嫁妆,早买早省心";也有年轻人纠结到跺脚,本来计划买婚戒,现在每克多花17元,一套三金下来得多掏几千块。但也有冷静派在观望,网友吐槽"现在买黄金,跟追高股票有啥区别?万一跌了哭都来不及"。

这里必须提醒:别被"暴涨"冲昏头!有人说金价能涨到1500元甚至2000元,但这背后藏着财富收割风险。提前布局的少数人可能赚翻,但99%跟风入场的普通人,很可能高位接盘。要知道,黄金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2020年金价也曾冲高后大幅回落,不少追高的人套了好几年。

不同人该怎么选?给大家划重点:

刚需族(婚戒、三金)别硬等,金价短期难大跌,分批买更划算,比如先买一部分,剩下的等回调再补,别一次性梭哈;

投资族要谨慎,别贷款、卖房炒黄金,闲钱最多拿10%-15%配置,优先选黄金ETF、纸黄金,比实物金手续费低、变现方便;

跟风族赶紧刹车,别听"金价必破2000"的噱头,普通人很难踩准买卖点,盲目跟风大概率亏。

还要注意一个细节:品牌金饰价格里包含工艺费、品牌溢价,现在1326元/克里,光溢价就占了几百元。如果是投资,别买金镯子、金项链,优先选无工费的投资金条,变现时更划算。另外,金价上涨时,金店回收价往往涨得慢、跌得快,想靠买实物金短期赚钱,难度很大。

这波金价暴涨,本质是全球经济形势的"晴雨表"。降息预期、地缘冲突、央行增持,多重因素叠在一起,让黄金成了"香饽饽"。但对普通人来说,黄金的核心作用是避险保值,不是投机暴富。与其纠结要不要抄底,不如先想清楚:你买黄金是为了用,还是为了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