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慧萍:默茨非常亲美,但德国被特朗普逼着强调“独立”

2025-02-25 09:00  观察者网

德国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投票于23日结束。除联盟党得票领先外,主流政坛眼中的"极右"、"极左"政党,如选择党、左翼党、"瓦盟"等支持率共增加约20%,反映出四年来德国政治的风向转变。

外有俄乌冲突迎来三周年、内有德国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移民问题冲击社会治安与共识……基民盟党首默茨承诺德国在欧洲的"强大领导地位"、让欧洲"真正远离美国",他能实现几分?下届联合政府可能如何产生?这对德国、欧盟以及欧洲政治意味着什么?

观察者网与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对话,带来解读。

【整理/观察者网 郭涵】

观察者网:与2021年相比,这次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初步结果,极左与极右政党的支持率增加了约20%。从数据来看,可以说成是选择党(AfD)大胜、社民党惨败与联盟党"小胜"吗?

伍慧萍:基本可以这么讲。对于长期密切关注德国政党民调情况的研究者而言,左翼和右翼民粹政党的支持率上涨是意料之中的趋势。我个人感觉这次比较意外的是左翼党(Die Linke)的表现特别好(得票率8.8%)。原本在去年欧洲议会选举时左翼党的支持率只有不到3%,在去年秋季东部三州州选中的表现也差强人意,陷入生存危机,但在此次大选中却触底反弹。

当时从左翼党中分裂出来的"瓦根克内希特联盟党"(BSW)得票率特别高,在东部的两个州都上台执政。而这一次选举,"瓦盟"距离进入议会5%的门槛仅仅差了0.03个百分点。

2025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初步结果,联盟党以28.52%的得票率位居第一,选择党、社民党分别获得20.8%与16.41%

联盟党在这次选举中还是比较成功的,说"小胜"显得低估了其意义。按照目前的结果,由联盟党加社民党组成的"黑红联盟"足以获得议会多数。联盟党党首默茨在选举结果出来后立即表态,希望在复活节(4月20日)之前完成组阁,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来,这次选举后形成的议会格局比较清晰,二来"黑红"组合是由联盟党主导,相比上届的"交通灯"政府也会更加强势、稳定。不过,最终还是需要看能否顺利组阁,目前并没有铁板钉钉。

观察者网:有媒体在讨论"联盟党+社民党+绿党"的组阁模式,且怀疑可能形成并不稳定的格局。您的看法是?

伍慧萍:关于可能的议会政党组阁格局,首先按照德国政坛的"防火墙"共识,几个主流政党均拒绝与选择党联合执政,左翼党是左翼民粹政党,在各领域政策的理念同右翼保守的联盟党之间相差甚远,也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组阁选项之外。而在气候、财政等大量问题上,联盟党与绿党的理念不合,并不情愿与绿党合作。

此外,还要澄清一个对德国选举体制的误解。在德国,获得议会一半以上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才可以上台执政,但这并不是指几个政党的得票率一定要超过50%,而是得票率超过所有其他进入联邦议会的政党即可,进入议会有5%的门槛。

因此,在本届进入德国联邦议会的5个政党中,联盟党(28.5%)加社民党(16.4%)的得票率为44.9%,已经超过了另外三个政党(选择党20.8%,绿党11.6%,左翼党8.8%)的得票率之和(41.2%)。没有达到进入议会门槛的"瓦盟"(4.97%)、自民党(4.3%)的得票相当于是"废票"。

所以,联盟党与社民党已经具备了联合执政的条件,万一双方谈判失败了,才会去考虑其他选项。

观察者网:基民盟主席默茨预计将成为下届德国总理。在许多读者眼中,他的名气远不如同党派的默克尔,而且缺乏政府工作的经验。如何认识这位潜在的德国领导人?

伍慧萍:默茨成为下一任德国总理几乎没有悬念。虽然名气不如默克尔,但他并不是德国政坛的无名之辈。从背景来说,默茨学法律出身,做过律师、大企业顾问,从事过政策咨询和游说工作。在这之前,他曾担任贝莱德德国公司的监事会主席,以及十几家大企业的监事会或理事会成员。虽不是银行家,但也在金融界交游甚广。而且作为企业的游说代表,与欧盟机构打交道的时间比较久。

当地时间2025年2月23日,德国基民盟党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发表演讲。 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虽然没有在联邦政府中任职的经验,但默茨有非常丰富的政党与议会工作经验,曾担任基民盟联邦议院党团主席。从1989年到2009年这20年里,默茨都是基民盟的党内高层。在默克尔党内得势之后,默茨在基民盟的发展不如意,于2009年退出政坛,接下来一直到2021年左右都投身商业领域。

所以默茨其实拥有丰富的政坛经验,也有非常长的从商经历。这些经历对他的经济政策理念有很大的影响。

观察者网:2月21日,默茨表示:"欧洲必须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保卫自己,德国需要与英法讨论'核共享'。"这是一种针对美国的谈判策略,还是代表他真的有意推动欧洲的"战略自主"?

伍慧萍:我认为这不是一种谈判策略,而是不得已的选择,欧洲需要重新增强战略自主。默茨本人非常亲美,曾担任过致力于欧美友好关系的"大西洋之桥"协会的主席,包括他曾任职的贝莱德公司,总部也在美国。

如果特朗普没有上台,默茨肯定不会如此强调欧洲战略自主。恰恰是不按常理出牌、无差别对待盟友和对手还习惯极限施压的特朗普,在倒逼德国人、欧洲人选择这样做。

在选举中,默茨一是强调德国要增加军备开支,欧洲各国要加强军事领域的合作,推进战略自主;二是主张与法国加强联系,打造德法轴心和双边关系的"黄金时代"--因为德国本身没有核武器、核威慑只能依靠北约。德国和欧洲日益意识到,随着特朗普的上台,欧洲安全局势出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欧洲必须为自己的安全负责,这肯定是默茨上台后会大力推动的方向。

在经济政策层面,默茨领导的联盟党的立场更偏向严格遵守财政纪律,而且联盟党相对社民党的地位更强势,因此默茨极有可能继续坚持"债务刹车"的相关安排。

选举期间,默茨把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作为执政的重中之重。无论从他本人的从商经历还是所在政党的立场来看,都是更偏向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理念,包括采取减税、去监管、减少官僚主义程序等等,所以与上一届"交通灯"政府的路线相比有较大的变化。

不过,考虑到尽快实现联合执政的需要,联盟党在与社民党谈判出一份执政协议之后,具体内容还要交给社民党基层党员去表决,所以默茨可能也会做一定让步。

观察者网:这次选择党与左翼党在选举中表现亮眼,背后的原因在于?

伍慧萍:几次大选结果已经体现出,德国政坛的极化现象加剧。去年选择党在东部三个联邦州的选举中得票率来到30%左右。这次议会选举,也是他们第一次在联邦层面达到了20%的得票率。

左翼党的表现同样令人意外,这次主要是凭借年轻候选人在社交媒体和年轻人当中的人气、合适的议题和选举策略逆风翻盘,而左翼党本身也是位于政治边缘的民粹政党,凸显了德国政治的中间力量政党进一步削弱。这是德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面临种种问题的反映,比如移民问题导致的社会治安问题,经济形势不景气,国内整体悲观情绪在上升,民众对于政府的工作表现不满意等。

当地时间2025年2月23日,德国柏林,德国选择党总理候选人魏德尔(前排左二)等人在等待选举结果 视觉中国

本来这次选举的主导议题是经济和移民,然而移民问题极大地分化了各个政党的支持者。默茨领导的联盟党在选前提出一项移民问题动议时,打破德国政坛的"防火墙"共识,与选择党进行合作。从结果来看,他打"移民牌"的选战策略并不太奏效,没有成为选举中的加分项。但我们同一些德国人交流时也了解到,大家都认为这是默茨迫不得已采取的策略,他必须要满足自己所代表的部分选民群体的需求,在移民政策上展现更加强硬的姿态。

观察者网:本次德国大选过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第一时间发文祝贺德国保守党。结合此前万斯在慕尼黑的讲话,未来4年特朗普政府会给默茨的联合政府带来哪些层面的挑战?

伍慧萍:不仅是特朗普,万斯最近曾宣称,德国军队"全是由美国纳税人资助的",看上去是要搞"秋后算账",颠覆了之前的欧美盟友关系的基本共识。

默茨本人其实是立场亲美的,但欧美之间的盟友关系日渐松动、出现极大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特朗普自身的执政风格导致。

特朗普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开支提升到占GDP的5%,德国很难做到,甚至美国自己也目前也没有做到。德国去年的军费开支超过GDP的2%,再往上也很难提升。贸易领域,德美两国始终存在结构性矛盾,这主要源于特朗普对贸易顺差的偏见,认为是德国人长期占美国人便宜。

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德国2024年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又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的714亿美元。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带来了很高的风险,德美之间从军事到经贸领域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双边关系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对默茨政府来说,至少在一开始应该会对美国示好,希望通过谈判和交易去解决矛盾,但德国政府在谈判中有多少退让和妥协余地不好说,恐怕不太多。

观察者网:德国主流政党针对选择党的"防火墙",是否存在被侵蚀甚至倒塌的可能?

伍慧萍:这个问题现在下判断还为时过早。由于德国自身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教训,战后长期致力于推动所谓的"记忆文化",开展比较深刻的历史反思,相对其他欧洲国家(比如奥地利、意大利)而言,德国国内社会对右翼民粹势力、尤其是极右翼的思想,确实非常警惕。

虽然现在德国社会的整体倾向趋于保守,但左翼党这次出人意料地"逆袭",以明显优势进入联邦议院,说明德国社会的民意并没有全面走向保守。

在目前的环境下,特别是许多对国内现状、现政府不满的德国人,可能会选择支持选择党。但另一方面,德国社会中反对极右翼的民意还是非常强大的,一些示威游行反对其它政党与选择党合作,包括东部地区有一个名为"老奶奶反极右"的民间组织定期组织这样的游行。

当然,德国社会中的政治中间力量不断被削弱。很大程度上,"防火墙"在2029年的下一次选举中能否奏效,默茨领导的下届联合政府的表现是关键。

除非他们在任上为德国经济开出行之有效的处方,带领德国走出衰退,处理好移民这个既拖累财政、又给德国社会造成极大不稳定的议题,并塑造政治共识,让联合政府能够有效地推出政策;否则的话,德国将在各方面陷入危机,一蹶不振,四年以后的选举结果也不太好说了。

斯克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德国选择党的竞选集会,并与魏德尔一起发表讲话。

当然,相较于朔尔茨领导的"交通灯"政府,默茨的新一届德国政府会更加强势,也在欧盟层面有雄心勃勃的目标。在这个更加讲究实力政治的时代,德国政府意识到在对外问题上不能示弱,否则就没有办法"上桌"参与许多事情的解决,包括俄乌冲突这样的地区危机谈判。

之前的"交通灯"政府本身是由意识形态不同的三个党形成的不稳定结构,且朔尔茨的政党当时并没有太大优势。而"黑红"联合政府相对比较稳定,且联盟党相对社民党这个执政伙伴更加强势。当然,前提是能够成功组阁。

最后,由于联盟党本身是属于欧洲人民党这个欧洲议会的党团。随着默茨的当选,欧洲人民党已经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的14个国家作为主要执政党上台执政。这也意味着默茨和欧洲人民党成员在欧洲理事会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默茨也曾在选战中提到,要在欧盟层面减少官僚主义,推动更加现实的政策。比如,欧盟之前推出了2035年淘汰燃油车的禁令。默茨则提出要重新评估,考虑延长这个年限,以及重新考虑公民津贴等问题。总体看来,一个稳定的德国政府对于欧洲的政治稳定和行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