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深邃,一轮铜红色的"血月"悄然高悬,这是2025年最重磅的天象奇观--月全食正在上演。
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一场震撼人心的月全食在天宇震撼登场。这是今年全球范围内第二次月全食,也是我国自2022年11月8日后,时隔三年再次能观测到的月全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东北小部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观赏到这次天文奇观的全过程。许多天文爱好者早早守候在夜空下,用肉眼和拍摄设备记录了这一难得一见的"血月"现象。
本次月全食可分为七个阶段,全程持续5小时27分钟。整个过程从半影食始开始,到半影食终结束。
9月7日23时28分,月全食开始"预热"(半影食始),但此时肉眼难以察觉变化。
8日00时27分,"初亏"开始,月亮被地球的影子"咬"出第一道缺口,正式进入"月偏食"阶段。
01时31分至02时53分是本次月全食最核心阶段,月球整个进入地球本影,呈现为暗红色,俗称"血月"。
02时12分迎来"食甚",这是"血月"最圆、最红的巅峰时刻。03时56分"复圆",月亮完全走出地球影子,恢复"玉盘"本色。04时55分,月全食彻底结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为何会呈现神秘的暗红色?
当地球走到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宇宙中连成一线时,地球的影子会逐渐覆盖月球表面。然而,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紫、蓝、绿等光都被地球大气层吸收散射掉了。
唯有波长较长的红橙色光可以穿透地球大气层并折射到月球上。这使得地影里的月球呈现出古铜色甚至偏红色的神秘光泽,形成了所谓的"血月"或"红月亮"。
据天文专家介绍,此次月全食全国范围内可见性极佳。除东北小部地区外,全国其他地区均可见全过程。
此次月全食的食分达到1.367,全食阶段持续82分钟,观测条件极佳。专家建议观测者避开城市光污染,选择西南方向无遮挡的地点进行观测或拍摄。
观测设备要求不高,肉眼即可观看,也可以用双筒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和拍摄。
月食作为一种常见的天文现象,在中国古代就已被详细记录。
根据《中国天文学史大系》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月食记录见于殷商甲骨卜辞。最早的一条记录是"商武丁旬壬申夕"(约公元前1309年)。
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造成月食的元凶是蛤蟆,吃掉月亮的是蛤蟆精。还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
这些古老的习俗和信仰,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敬畏和神秘感,也展示了他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
据天文专家介绍,下一次月全食将发生在2026年3月3日。而2028年12月31日的月全食将更为特别--它恰逢蓝月,并将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发生在新年前夜与新年第一天的月全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错过这次,下次就要等到三年之后了。"一位在现场观测的天文爱好者感叹道。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拍摄的"血月"照片,引发了新一轮天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