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男子敲诈10家酒店获利5万被拘

2025-09-26 17:14  头条

"月饼里有塑料片,我朋友的6岁女儿卡喉送医了!你们必须退一赔十,否则全网曝光!"

今年8月起,上海阿丽拉酒店、和平饭店、半岛酒店等10家高端酒店,接连收到一名"VIP客户"的投诉电话。对方语气愤怒,要求两小时内赔偿,还发来"证据视频"--月饼中赫然嵌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塑料片。

男子拍摄的异物照片 图片来自红星新闻

然而,真相令人瞠目:这名"客户"竟是一名19岁少年凌某!他网购高档月饼后,自行咬开月饼塞入塑料片,伪造"异物现场",以此敲诈酒店。截至案发,他非法获利4.8万元,最终被上海静安警方刑事拘留。

今天,我们从法律角度讲讲---

案件复盘:19岁少年的"精准打击"为何能屡屡得逞?

凌某的作案手法并不高明,却精准抓住了高端酒店的"软肋":

1. 专挑高档酒店:他自称VIP客户,订购最贵款月饼,因高端酒店更注重声誉,倾向于"破财消灾"。

2. 利用"儿童受伤"博同情:虚构"6岁女孩卡喉送医"情节,激发酒店对舆论危机的恐惧。

3. 设定"两小时解决"的紧迫时限:迫使酒店来不及核实,匆忙付款。

男子索赔记录 图片来自红星新闻

法律解析:

- 凌某的行为已完全脱离维权范畴,构成敲诈勒索罪。根据《刑法》第274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2000元以上)即可立案,凌某涉案4.8万元,属"数额巨大",法定刑为3-10年有期徒刑。

- 其虚构事实、以曝光相威胁的手段,正是敲诈勒索的典型特征,与合理维权(如依据《食品安全法》索要合理赔偿)有本质区别。

法律红线:合理索赔VS恶意敲诈,三大关键区别

许多商家分不清"消费者维权"与"恶意索赔",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

1. 目的不同:

- 合理索赔: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 恶意敲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问题施压。

2. 手段不同:

- 合理索赔:基于事实协商,或通过消协、法院解决;

- 恶意敲诈:威胁曝光、造谣,逼迫对方妥协。

3. 金额合理性:

- 合理索赔:依据实际损失或法律规定的赔偿上限(如《食品安全法》最高可赔价款10倍);

- 恶意敲诈:常索要远高于实际损失的"封口费"。

本案中,凌某要求"退一赔十"看似合法,但其虚构事实、以曝光为威胁,已越过法律红线。

男子索赔记录 图片来自红星新闻

莫把法律当工具,虚假维权必反噬

凌某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以为穿上"维权"外衣就能逍遥法外,却忘了法律从不保护恶意。此案也警示企业:面对勒索,妥协不是出路,法律才是盾牌。

最后提醒:

- 消费者:依法维权是权利,但切勿捏造事实;

- 商家:尊重合理索赔,但对恶意敲诈要敢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