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导演赵林山执导的电影《731》正式上映。影片上映第一天就连续破了十几项纪录,成为了9月份最受关注的电影,首日票房预测从早上的3亿一路提升到3.3亿。
然而,与亮眼的票房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豆瓣5.2分的低评分和铺天盖地的批评声。片方微博评论区迅速沦陷,充满网友质疑,甚至有不少观众大喊"退钱"。
01 市场表现:票房亮眼,口碑翻车:《731》上映初期,市场表现令人瞩目。院线给出了超过70%的排片率,几乎分掉了一大半的蛋糕。
上映半天票房就突破2亿,全天有望达到3亿。在工作日上午场,该片的票房占比已超过97%,上座率达到12%。
但随着观影人数增加,影片口碑迅速下滑。豆瓣评分仅5.2分,许多观众反馈影片节奏混乱、情感缺失,演员表现平淡,令人失望。
02 叙事缺陷:历史厚重感与商业套路的失衡:影片讲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进行活体实验的历史。导演赵林山在拍摄过程中做了大量研究,力求还原历史。
但观众反馈显示,电影存在严重叙事问题。整部影片节奏混乱、场景粗糙,情感渲染力几乎为零。
影片最大的争议在于将严肃历史题材处理成了"大逃杀"类型的商业片。有观众吐槽影片中的部分情节看上去就像《越狱》、《鱿鱼游戏》,还有人直接把名场面吐槽成哈利波特飞翔。
03 人物塑造:单一视角与符号化表现:《731》选择从小人物视角切入,主要聚焦于姜武饰演的角色。然而,这种单一角色的刻画影响了其他角色的塑造,削弱了电影的整体表达。
片中出现的日本女军官形象引发巨大争议。根据历史资料记载,731部队中没有获得正式军官编制的女性,女性人员基本都从事辅助型岗位。
影片中女军官与孙茜饰演的孕妇互动的场景,有人觉得好像是在洗白日本女军官,有人觉得纯变态,也有人看出了日本女军官背后隐喻。但导演赵林山水平有限,观众好不容易看出日本女军官背后隐喻,偏偏因为镜头表达不到位,要么没理解到,要么理解错了。
04 营销策略:民族情绪与商业利益的边界:《731》的营销策略存在大量争议。此前曾有传闻称电影要撤档,原因是"被太多人投诉",但没有任何官方媒体证实这一消息。
营销过程中还出现了各种跌破眼镜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传闻赵林山导演将被暗杀,全社会动员保护正能量导演,以及有演员向导演讨薪。
最受批评的是片方将民族情绪作为营销工具。网络上对于731电影的期待,似乎已经上升到了民族情绪的高度。
一些观众情绪化地表示"不看不是中国人",另一些则认为影片质量低劣。这种将电影观看与爱国情感捆绑的做法,引发了许多人的反感。
05 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冲突
作为历史题材电影,《731》面临着如何平衡历史真实性与艺术表达力的挑战。影片中环境设置和演员打扮引起了一些争议。部分观众认为环境太干净了,演员也太漂亮了,不像那个时候的人。
片方解释称这是为了符合历史背景,但部分观众仍认为这些细节不够考据。还有观众指出,电影里说日本人让那些做实验的人吃得好,住得好,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感觉怪怪的。
历史题材电影需要尊重基本史实。731部队的罪行是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任何艺术处理都不应该模糊这一基本立场。
06 如何看待《731》的价值与缺陷:尽管存在诸多问题,《731》仍然有一定的价值。电影关注了历史真相,可能吸引更多人去了解这段历史。
特别是对年轻人而言,虽然熟知秋叶原和动漫,却对自己祖辈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一无所知。电影作为一种普及媒介,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
但遗憾的是,导演赵林山的艺术功力不足以驾驭这么沉重的题材。赵林山自2012年起步入导演生涯,至今仅执导过三部作品,前两部豆瓣评分分别为5.3和6.3,均未能引起广泛关注。
这意味着在《731》之前,他的导演履历并不丰富,更没有处理重大历史题材的经验。
《731》官微声明称该片为"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创作过程严谨、内容严肃"。但片中出现的搞怪镜头和BGM,却与这一声明形成讽刺对比。
沉重的历史不应该被调侃。也没有一位中国观众能看着严肃历史抗战电影笑出声。
07,从积极方面来看,电影《731》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导演赵林山耗时11年跨国取证,参考了8000页解密报告和423小时原队员口述资料,确保每个细节都有史可依。影片中所有日本角色均由日籍演员饰演,这一细节安排也赢得了部分观众对创作者细节把控的赞赏。此外,电影的上映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731部队的罪行,对于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