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中疾控公布数据,新冠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检出率,已经超过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成为第一位。
不仅如此,今年 3 月起,中国港澳地区的新冠病毒发病率和重症病例数也出现了显著上升。
新冠病毒又「卷土重来」了?
新冠重回第一,流行波及港澳
在今年流感流行季过去后的几周时间里,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上涨。
根据中疾控发布的最新《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4 月初,全国哨点医院样本化验结果中,新冠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检出率为 7.5%。
随后到 4 月中下旬(第 16 周,4 月 14 日至 4 月 20 日),新冠病毒检出率达到 11.1%,成为了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
截至 4 月底,新冠病毒检出率已增长至 16.2%。
最近一年我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检出率的变化趋势
在整体增长的同时,新冠病毒在南北地区的差距也在缩小。
此前 3 月中下旬,新冠病毒仍主要在北方省份占据检出率前列,而南方省份当时流行更多的是流感病毒、鼻病毒和人偏肺病毒;而到了 4 月底,新冠病毒已同时跃居北方省份和南方省份的检出率第一位。
中疾控截图
此外,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新冠病毒流行也显示出了相似的趋势。
根据澳门卫生局的《流感样疾病和新冠病毒感染监测报告》,3 月中旬澳门流感样疾病抽样样本中新冠病毒检出率达到了 42.6% ,随后数周趋势有所稳定,但截至 5 月 3 日,澳门流感样疾病抽样样本中新冠病毒检出率仍达到 16.9%。
而在香港,根据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数据,呼吸道样本新冠病毒阳性率由四周前(3 月 30 日至 4 月 5 日当周)的 5.09% 上升至 11.42%,创下一年新高。
此外,污水监测数据显示 JN.1 相关变异株 XDV 的流行率呈上升趋势。卫生防护中心表示,XDV 不会导致比 JN.1 更严重的疾病。
与此同时,香港 5 月 12 日还通报了两起儿童严重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年龄分别为 17 个月和 13 岁,目前仍在住院治疗中,情况严重。
免疫逃逸能力增强,多地疾控发出提醒
最近这一轮全国范围的新冠病毒数据增长,主要由 XDV 变异株及其分支引起。其中,XDV 变异株的新分支 NB.1.8.1 占据了主要流行地位。
新冠病毒的演变,关键突变位点以红色标示
瑞士巴塞尔大学分子生命科学中心 Richard Neher 团队的报告显示,XDV 变异株早于 2024 年中开始在我国流行,为此前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 JN.1 变异株和 XDE 变异株的重组毒株。
而本轮流行中出现的 NB.1.8.1 变异株则于今年 2 月首次被发现,目前同样主要于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流行。
根据北京大学曹云龙团队于今年 3 月 1 日发表于 bioRxiv 的预印本文章,NB.1.8.1 变异株携带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基因上的 Q493E 和 A435S 两个特征性突变。
其中,Q493E 突变曾在此前 JN.1 变异株的一些新分支里出现,它可以增强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但同时明显削弱新冠病毒的感染性。
而 A435S 突变曾于此前 KP.3 变异株的一些新分支中出现,它既可增强新冠病毒对多种中和抗体的逃逸能力,又能增强新冠病毒与入侵受体 ACE2 的结合能力。
近期新冠变异株针对靶向不同 RBD 表位抗体组合的逃逸特征
进一步的体外试验也已证实,在上述两种突变的加成下,NB.1.8.1 变异株的感染力和抗体逃逸能力,和此前变异株相比都有明显提高。
不过,截至目前,尚无证据表明 NB.1.8.1 变异株会引起更严重的症状。
为何儿童也会出现重症?
韩玉玲表示,一是本身有基础疾病的孩子,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异常、慢性肺疾病、营养不良,或者肥胖、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基础疾病;二是患有免疫缺陷类疾病的,如先天免疫缺陷、继发性免疫缺陷,比如患有肿瘤放化疗的孩子,以及先天免疫球蛋白缺陷、联合免疫缺陷等免疫状态比较低下的患儿;三是新生儿及小婴儿。"这些孩子发展成为重症的可能性较大。"
除了新冠病毒这个"主角"之外,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在当前呼吸道样本监测中频繁"亮相",成为较为常见的主要病毒。
监测数据表明,鼻病毒检测阳性率处于平台波动状态,主要影响人群为14岁及以下的儿童群体,这可能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有关。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则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在0 - 4岁病例组中,这两种病毒的阳性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第14周-18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
第18周呼吸道样本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年龄组差异
这波流行还要持续多久?
惠州市疾控中心方面介绍,4月以来我市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呈波动上升态势。结合全国及我市的新冠病毒感染监测数据,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目前处于低流行期,预计5月下旬左右达到顶点,整体持续 6~8 周。
高峰预测:5月下旬达到峰值,6月初阳性率将逐步下降至8-10%,整体持续6-8周 。
规模评估:中疾控指出疫情处于低水平,引发规模性流行的可能性较低 。
重症风险
当前毒株致病力未增强,住院重症患者极少,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群体仍需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