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战,将在中国家门口打响?印巴剑拔弩张,中方要做最坏准备

2025-04-28 15:54  头条

印巴之间的局势,现在还在焦着之中。

此前,有人希望美国能够介入调停。但对于这个说法,特朗普表示了拒绝。

而就在特朗普拒绝之后,巴基斯坦找上了中国,提出了一个"特殊请求"......

印巴交火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再度传来噩耗,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夺走了至少26名游客的生命,另有多人受伤。

事发现场一片混乱,震惊了整个南亚。

很快,一个名为"抵抗阵线"(TRF)的组织站出来宣称对此次事件负责。

资料显示,该组织源自总部位于巴基斯坦的"虔诚军",是在2019年印度取消克什米尔地区自治地位后成立的激进分支。

在网络流传的声明中,TRF毫不掩饰地表示,这场袭击是对印度定居者的直接"回应"。

恐袭发生后,印度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指责后者与袭击事件有直接关联。

紧接着,印方推出了一系列惩罚性措施:关闭两国之间最重要的边境口岸,暂停执行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印度河河水条约》,加大力度清理并遣返非法移民,同时取消对巴基斯坦国民的免签计划。

面对印方的步步紧逼,巴基斯坦方面也没有退让,随即在外交和舆论上展开反击。印巴双方唇枪舌剑,指责声此起彼伏,本已脆弱的边界局势迅速恶化。

很快,枪声取代了口水战。

根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25日晚,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爆发了实质性交火。

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利帕山谷的一名官员透露,印巴双方的岗哨互相开火,虽然目前交战尚未波及平民,但这种军事对峙,仍让整个地区弥漫着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

联合国方面在25日发出紧急呼吁,劝告印巴双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失控。

然而事实证明,劝告在目前的形势下作用不大。

就在26日,印巴边界再次传出短暂交火的消息,局势愈发复杂。

随着冲突频率上升,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急剧恶化。

印巴之间积累多年的恩怨,使得局势远比表面看到的更为危险。

许多观察人士担忧,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调停,眼前的小规模冲突极有可能演变为大规模的军事对抗,甚至引发地区战争。

也正因为如此,呼吁国际社会介入的声音,正在变得越来越急切而响亮。

巴基斯坦的请求

随着印巴边境局势持续紧绷,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国际社会出面干预,希望有大国能够调停,避免局势进一步失控。

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美国。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却表现出了一种冷漠置身的态度。

据路透社报道,4月25日,在被问及印巴紧张局势时,特朗普对记者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问题"终将自行解决",并称两国"有着悠久的纠纷历史",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双方总会找到出路。

这番言论是在飞机上随口对媒体讲出的,带着一丝置身事外的意味。

法新社也注意到,特朗普并没有明确表示愿意介入调停,反而将希望寄托在双方自己解决问题上。

不过,特朗普的表态是真是假,目前仍有争议。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在这场危机中,特朗普政府的角色恐怕远不止于"冷眼旁观"那么简单。

毕竟,在枪击案发生之前,美国副总统万斯刚刚结束对印度的访问,而恐袭发生后,特朗普第一时间就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对印度的"全力支持"。

种种迹象让外界怀疑,美国或许在暗中有更多介入,只是表面上维持"中立"姿态罢了。

正是在这样复杂微妙的局势下,巴基斯坦悄然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

当地时间4月26日,正在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的巴基斯坦财政部长穆罕默德·奥朗则布,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公开表示,巴基斯坦已经向中国提出,希望进一步扩大双方的本币互换额度,计划新增1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巴方还透露,预计将在年内发行熊猫债券,以深化与中方的金融合作。

事实上,去年10月,中巴双方才刚刚签署协议,将本币互换规模提升至300亿人民币,且协议有效期长达三年。

如今,协议刚执行不到一年,巴基斯坦又主动要求增加额度,显然不是偶然,而是与当前印巴紧张局势密切相关。

不少观察人士认为,巴基斯坦此举,一方面是对美国近期态度的深刻警醒,另一方面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向中国表达更高层次的信任。

当然,从中方一贯立场来看,中国始终强调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要性。

无论局势如何发展,推动对话、维护地区稳定,始终是中国对南亚局势的基本态度。

正如外界普遍期盼的那样,和平,依然是所有国家人民心中的最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