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爱情故事是许多人推崇的爱情典范。
但很明显朱元璋的儿子们没有继承他的慧眼与深情,找的媳妇一个比一个会"做事"。即便是朱元璋给儿子赐婚,儿媳品性优良,但架不住儿子不作为。
因此,处理儿子的家务事,时常让朱元璋头疼不已。
于是朱元璋大手一挥,开始大刀阔斧地惩治……
荒唐的皇帝梦
其实朱元璋大部分儿子的正妻都是贤良淑德的,比如太子朱标的妻子常氏、燕王朱棣的妻子徐氏等,她们都经过家族的教导,一心辅佐丈夫。
但奈何一些藩王的妻子是真的拿不上台面,想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至于他们的丈夫更是"扶不上墙的那种。
比如朱元璋的二儿子朱樉生性暴虐,在去封地的路上就随意打骂厨子。等到前往封地之后,朱樉更是肆无忌惮,强行征收赋税,一旦遇到反抗的百姓,就地处决。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封地的气氛变得极为肃杀,百姓们战战兢兢,根本不敢出门。
见百姓们都躲着自己,朱樉顿感无聊,而此时他的次妃邓氏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修建亭台,以供他们吃喝玩乐。
而那些侍候他们的宫女、侍卫都遭了殃,一旦出一点小错,动辄打骂。邓氏仗着朱樉的宠爱,私下里肆无忌惮,死在她手上的人数众多。
可以说,他们在封地里简直就是皇帝、皇后般的存在。
久而久之,时常享受着皇帝般的生活,让朱樉产生了错觉,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皇帝,甚至跟邓氏说话时,都自比皇帝。在他看来,反正朱元璋也听不到。
而邓氏听后,则笑着承认了"皇后"的身份。
这之后,她认为现在的生活根本配不上自己的身份,衣食住行都要变,必须得比得上皇后的牌面。
朱樉也惯着邓氏,命人到处搜罗珍宝,并要求沿海百姓定期上交珠翠。但百姓们根本无法完成这么大额度的要求,曾试着争辩,但皆被处死。
在百姓的怨声载道下,邓氏打扮得珠光宝气,就连出门都有坐辇,气派十足。
但这样还不行,他们还需要证明身份的衣物,毕竟皇上和皇后都得穿龙袍与凤袍。
于是,邓氏一吹耳边风,朱樉自然答应,隔天就命人制作了风袍,让其穿上。而朱樉则穿着五爪龙袍,坐在了五爪龙床之上,享受着皇帝的做派。
朱樉二人行为愈发大胆,自然瞒不了封地的百姓,也瞒不了朱元璋派到各个封地的眼线。
于是,很快有关朱樉与邓氏二人的情况就被写在了奏折上,被呈上了朱元璋的书桌上。
其实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是十分宽容的,大多都是以训斥为主,但这都是在不触及皇位的基础上。
见朱樉如此行径,朱元璋怒不可遏,一拍桌子,命人将朱樉带到南京,至于那个经常吹耳边风的邓氏,朱元璋下令将其处死。
当圣旨下达时,朱樉害怕不已,生怕自己也被处死。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朱元璋找不到自己的过错,于是他就将所有知晓他罪责的人都杀了。
朱元璋知道后也无可奈何,只能训斥了他一番,将其放回了封地。
在这之后,朱樉的胆子小了许多,但依旧沉浸于酒色之中,没了邓氏,他依旧有其他的姬妾,很快就恢复了当初那副浪荡子的模样。
而朱元璋哀叹其不争气,又感叹:真是委屈了秦王妃了!
备受宠爱的邓氏其实是侧妃,那正妃去了哪里,为何朱樉都干出这等大事了,她依旧没有出现呢?
"隐身"的正妻
其实不是他的正妻没有出现,而是她一直就在封地中,不过是被关在一个偏僻的房间中。
而朱樉正妻的身份也不简单,正是当年元朝大将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
当初王保保带领援军护送元朝皇帝与其家眷的时候,遭到徐达等人的围攻,最后仅有王保保带着几个人突围了出去。
而元朝皇帝及其家眷,还有王保保的妹妹都被明军抓了。
隔天,观音奴就被带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想要以其为要挟,劝王保保为自己效力。
朱元璋没有几个佩服的人,但王保保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他曾多次向王保保释放善意,但王保保忠于元朝,始终没有答应。
如今,他的妹妹在这里,他不相信王保保还不答应。
随即朱元璋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娶了观音奴。但在赐婚之前,朱元璋还得考察考察其人品,这样才能服众。
随即,他便问了观音奴一个问题:这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观音奴也不知道朱元璋的赐婚意图,直接就表示:忠义最大。
听到这话,朱元璋欣慰不已。
这之前,他曾询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他们都说"皇帝最大",皆是溜须拍马之语。观音奴的回答正说在了他的心坎上,让他极为满意。
随后他就表示既然忠义最大,那自己就是天下之主,观音奴就应该听他的。
还没等她反驳,朱元璋就宣布要将观音奴嫁给二儿子朱樉。
毕竟朱标已经有了自己的正妻,他以后还是要当皇上的,自然不能娶个蒙古女子为妻。
至于二儿子朱樉还未有正妻,观音奴正合适,这也能彰显他对王保保归降的期待。
只可惜,朱元璋的算盘还是落空了。王保保根本没有搭理这一茬,也没试着拯救自己的妹妹,因为他现在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守护即将覆灭的元朝。
就这样,朱樉带着这个正妻回到了封地。但他从来到封地后,就再也没去见过观音奴,而是跟自己的次妃邓氏寻欢作乐。
因为朱樉的看重,邓氏的风头盖过了正妻。而观音奴始终不在意,一直深居简出,尽量不与他们碰面。
但她不去找事,事情却来找她,只是因为其正妻的身份,邓氏一直对其怀恨在心。她吹了吹耳边风,就让朱樉将观音奴关到了一件偏僻的房间中。
而邓氏时常前来炫耀,还让下人给其准备馊饭冷食,不准任何人侍奉她。
下人们见观音奴失宠,谁也不愿意前来伺候她,都去讨好邓氏。
因此,观音奴就像一个隐身人一样,就连封地的百姓都不知道这贪玩成性的秦王还有一个正妃。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朱樉与邓氏谋划着当土皇帝的时候,观音奴得以置身事外。
然而某一天,观音奴突然感受到封地的氛围变了,变得异常怪异。
紧接着一大堆人打开了这间偏僻房屋的门,并开始宣旨。
观音奴麻木地听着,在别人看来催命的圣旨,成了她解脱的乐音。而她这才知道朱樉死了,被手底下的人毒死了。那个总是耀武扬威的邓氏早就被赐死了。
而她也即将步入他们的后尘,原因则是要为朱樉陪葬。
实际上则是朱元璋为了掩盖朱樉被刺杀的事实,选择将与朱樉有关的人与物全部消除。因为皇室威严不可亵渎,他们朱家绝对不能留下污点。
就这样,那个本该在草原上肆意奔跑的少女,在被赐婚后遭到众人的磋磨,到最后一杯毒酒了却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在得知自己的哥哥王保保死后,观音奴就没有了生的希望。而朱元璋得知观音奴没有了利用价值,也是任由她在秦王府中自生自灭。
如今,死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解脱。
而朱元璋得知其死后,骤然松了一口气。他心中感叹,自己是不是教育出了问题,怎么一个两个都是这个样子。
秦王是这样,之前的鲁王也是这样,甚至更过分,让他大怒不已……
永生之梦
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名为朱檀,一出生就被封为了鲁王,待到了年岁的时候,便被派到了兖州。
去往封地的时候,朱檀是带着自己的正妃汤氏一起去的。
而这个汤氏正是开国将军汤和的女儿,可见朱元璋对朱檀也是十分看重。
小时候的朱檀十分聪明,但也不知什么原因,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喜欢炼丹求长生。而汤氏早早嫁给他,也跟他是同样的喜好。
只不过,他们都是私底下进行,朱元璋并未过多关注。
等到二人前往封地之后,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在封地内大搞炼丹之术,还为此抓了很多人。封地内的百姓人心惶惶,生怕成为试药的人。
汤氏比朱檀更为疯狂,时常下令让人去抓人,而这些人有去无还。久而久之,鲁王的封地死气沉沉,一点人气都没有。
得知这个消息后,朱元璋怒不可遏,认为是汤氏带坏了朱檀,直接下令将其处死。至于朱檀,朱元璋选择眼不见心为净,让其在封地自生自灭。
可还没等几天,朱檀的死讯就传了过来。
得知他因何而死后,朱元璋心中充满了厌恶,对这个儿子再也没有了心疼之情,就连葬礼都草草了事。
在鲁王死后,朱元璋其实已经费心思关心几个孩子,但奈何该长歪的还是长歪了。
至于这些儿子长歪的原因,朱元璋一度将其归结于旁人的影响,尤其是这些妃子。
但实际上,生在皇家,就注定了亲情不可多得。朱元璋不过是沉浸在马皇后与朱标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却始终不敢直面皇室的无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有多少像观音奴的女子被无情地埋在了宫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