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落地后,中美商家正在采取各项应对措施。
山东锐图总经理马同伟觉得自己有点反其道而行之,顶着关税,他在开拓美国市场。就在美国关税落地的同一天,他在美国纽约设立分公司,希望继续扩大美国市场的销售,他觉得"难度很大,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而在美国,消费者对于中国制造的需求有增无减,甚至掀起了一股中国电商热。4月20日当天,美国App Store电商应用下载榜单前三名均被中国电商敦煌网、淘宝网和阿里国际站占据,这一热潮也带动跨境物流需求增长。4月17日,菜鸟首次冲入美国App生活应用类榜单,次日菜鸟榜单排名快速上升25位。
尽管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手段重塑全球供应链,但市场规律正在给出不同的答案。
"海外客户找不到替代品"
作为山东激光机产业带中的一员,马同伟告诉记者,他觉得美国关税战尤其对中国定制类商品的出口来说,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海外客户找不到替代品。
马同伟说道:"尤其是对我们机械行业这个类目来说,其实没有替代。"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现在一个美国的客户,他要买一台金属加工设备,他会发现我们同样一台机器,可能买德国一个品牌的要100万美金,但是到现在为止,买中国机器只需要10万美金。一样的性能,一样的使用效果,但中国还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好的售后服务。
马同伟跟美国客户交流后得到的反馈也验证了他的说法:"我们的美国客户说你也不用担心我们的订单会转移,因为我们只能在中国能买到如此性价比高的产品。"
做定制阳光房出口生意的杭州老板熊伟平,在关税落地10天,他的美国订单不降反增。甚至就在特朗普宣布加关税当天,一个美国客户还继续给他下了超千万人民币的大单,并且自掏腰包请他去美国波士顿给一个度假村量尺寸、定制阳光房休息室,推进单子。
"找不到,真的离不开中国工厂。""宁可多付145%关税也要锁定工期。"熊伟平向记者透露,该度假村其实已经在东南亚找过一圈"平替"了,最终因工艺精度差而放弃。项目方坦言,如果因阳光房延误导致整体工程违约,损失将远超关税成本。
熊伟平表示,现在美国老客户一个没走,反而涌入了更多新客户。因为很多美国普通人也开始直接找中国工厂购买源头货。熊伟平最近就有个佛罗里达州的新客户,问能否"一套起订",而且这样来自美国个人客户的订单已经越来越多。
在马同伟看来,找不到替代品的原因是多元的,中国制造实力的提升是根本原因。他表示:"我们有一个比较强'货源地集中供应',比如说像山东,在山东聊城有一个轴承产业带、在济南有雕刻机的产业带,现在公认的全球第一的激光器产业带就在山东济南。所以当我们有了产业带的集中优势之后,无论是在配件的供应以及专业人才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
刚刚参加完广交会的马同伟认为,如潮的客流正是中国制造出海最大的底气,他在自己的朋友圈这样写道:"何惧关税困扰,做大多强自己才是最好的出海路径。"
"中国制造业更胜一筹"
中国企业顶着关税开拓美国市场的同时,美国企业也在发起讨论:美国能够离开中国制造吗?
美国《连线》杂志采访十多名美国企业家,他们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中国制造业仍然是世界的"黄金标准",无论关税有多高,将生产转移到新地区都将极其困难。
沃尔顿更能体验到在中国和美国制造的不同,因为他的公司接受美国政府的订单,而美国政府愿意为本地生产的产品支付溢价。"但所有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都去中国了。我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制定一个对我和我的客户(而非美国政府)都合理的价格去生产出符合需求的产品,"他说。
普林斯顿大学专注于产业政策的研究员凯尔·陈(Kyle Chan)表示,单靠关税不足以激励企业在美国设立制造基地。"但即使它真的回归,我也会非常怀疑它能否达到美国消费者长期以来享受的质量和价格水平,"他说。"一旦一个行业消失,一旦失去了更广泛的生态系统,那么就真的很难再恢复。"
"你绝对不能因为中国工厂的工资只有美国同行的25%,就断言其产品质量也只有美国产品的25%,"弗里德曼说。"这种想法太过简单了。"要知道,中国工人在某些领域拥有更高的技能和专业性。中国在工业工具生产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意味着工厂可以轻松调整机器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中国工厂通常能够更快地响应客户的定制需求,并更有能力精准地协调他们的设计意图。
拼图公司 Goodfit 的联合创始人凯西·麦克德莫特 (Casey McDermott) 表示,"顾客误以为中国产的品质低廉"。据她陈述,顾客经常询问 Goodfit 的拼图是否在中国制造(事实确实如此),因此麦克德莫特表示,她曾经尝试寻找一家能够生产这些拼图的本地公司。但她找到的制造商给出的报价是她目前支付价格的三倍,并且无法达到与中国供应商相同的生产标准。中国供应商已经在这个行业经营了几十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
"我们的盒子采用厚实柔软的哑光材质。拼图碎片本身非常紧密贴合,令人满意--它们厚实不易弯曲,表面覆有类似帆布的涂层,"麦克德莫特说道。"这些都是其他工厂无法为我们复制的细节。"
小型和微型企业尤其转向中国制造的另一个原因是,那里有机会进行小批量生产。其他国家的供应商通常无论如何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因此,只有当客户订购1000件或更多时,生产一件产品才具有经济可行性。
不过,这一情况对于中国工厂来说是个例外。制作亚克力钥匙扣的艺术家梅丽莎表示,她一次可以向中国供应商订购至少三件。"对于那些设计作品很多但每件都卖不出去50件以上的艺术家来说,这真是太棒了。"
目前关税政策几乎每周都在变化,企业主们根本不知道明天自己的公司会变成什么样。有些公司暂时停止了产品和物资的订购,有些公司则至少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