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15万俄军趁大雾杀入红军城

2025-11-12 13:38  头条

在红军城战役进入到最后关头时,前线出现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视频。

很显然,视频中的俄军正利用浓雾为掩护,驾驶摩托车和各种改装的民用破车实施机动。

浓雾、改装车、摩托车,枯树、荒草、破路、枪手,营造了出了一种莫名的末世废土风。

但是这"丐帮进城"一般的画面不是在拍电影,而是俄军在大批地开进红军城。

根据地理定位,俄军入城的位置是在红军城的东南路口处,仅不到半分钟的视频中就拍到了十几辆摩托车和几辆改装民车进去,而这当然不是全部。

俄国人显然是趁着自己已经比较稳固地控制了城南,又利用浓雾为掩护,在向城内大批地输送兵员和物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红军城内战斗中,基本是看不到俄军使用车辆的。

俄军步兵都是从城南俄军控制的村镇、林带,以二三人、三五人成群的步兵小组,对城内进行渗透。

从7月以后,这种渗透一直在进行,入城的兵力也越来越多,但它始终没有出动坦克、装甲车进城。

为啥呢?

因为红军城作为乌军的重点方向,集中了其最优秀的无人机部队(当然,俄国人也一样),大量的无人机使用使得载具这种比较明显的目标,在城内活动时难以潜藏,往往成为无人机的靶子而损失掉。

所以红军城内的战斗,乌军在损失了专门出来拍视频的豹2A4(隶属于第155机步旅)坦克后,便极少再用正经载具投入进来;俄国人干脆就一直用步兵穿梭于楼宇房屋之间,逐渐将该城拱下了大半。

以至于乌军第一次拍到城内的俄军使用了车辆进来,其实也就是本月前几天的事儿。

个把车进来,倒还不至于怎样,而这次俄国人趁着浓雾进来一大波,它明摆着就是送人、送物资来的。

这将意味着俄国人对红军城的控制会更加巩固,而这种巩固将会从城南向城北延伸,将乌军潜藏在城内的据点,逐渐挤压出去。

理论上浓雾对双方都是公平的,俄国人可以进来,乌军也可以进来,比如乌军要是趁雾弄几辆皮卡的步兵冲到路口区,至少不会像之前的黑鹰精兵遭遇被无人机追杀的结局了。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乌军以类似规模进城鏖战的证据;请注意乌军不一定没有动作,只是咱们没看到,而俄国人把视频发出来了而已。

当然,俄国人发出的这段视频,其实倒很有传播效果。

因为这车队实在是太"摩托化"、太"废土"风了,俄国人的正经载具,诸如坦克、步战车、装甲车都哪去了?

当然,有人告诉你这些装备都被乌军打掉了,俄军现在只剩下了"丐帮阵容"。

实际上对于外行很难理解的是,这可能就是俄乌战场当下的尴尬现实。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双方大量使用无人机作战(当然也包括其他的打击手段),导致载具的损失太过简单。

无论是乌军自己还是俄军,都难以承受昂贵的坦克装甲车辆被便宜的无人机大量毁伤的结果;甚至于连最普通的轻型轮式装甲车,也是消耗不起的。

所以在俄乌两军的不少部队中,使用摩托车和民用车承担通勤甚至是突击任务是比较常见的。这种画风看起来确实挺可笑的,但战场就这个现实;比如乌军以前老笑话俄军用摩托车突击,结果自己最精锐的第425突击团现在也学了去,因为真涉及到自身的话,面子不如里子好使。

当然大家可能会想,这民车经不住炸啊,肯定还是军车好使吧!

实际上俄乌战争现在的尴尬之处在于,它的军车同样顶不住炸,而军车的成本远高于民车。

所以既然都顶不住炸,那就索性弄些民用破车补充下(当然这也跟俄方和乌、西方无力为战场补充大量廉价但性能更好的消耗性车辆有关),至少这玩意有两大好处:

第一是被炸了不心疼,丢就丢了,因为这玩意最多用一星期,最少可能一次就被炸了;第二是在无人机的威胁下,跳车方便,反正无人机是优先炸车的。

而摩托车在与之类似的思路之外,还有使用更灵活、容易快速冲击等特点。

简言之,民用破车和摩托车的使用主要是从成本、速度、闪避等角度,来适应当下的战场环境。

但正经的坦克装甲车辆肯定也不是就没用了,它走的是另外的路线--普遍地重型化,即加装若干种类型的防护套装,通过血条厚来抵御伤害。

所以在战场上大家能看到各种载具、各种突击方式,它是并存和互有优劣的状态,主要看具体在什么环境下使用了。

而当下红军城战役基本进入了最后关头,这则"丐帮大军"进城的画面也会成为此战的名场面之一而载入史册了--虽然它看起来确实挺好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