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发起猛攻,莫斯科2000万人,或将被波及

2025-07-25 09:28  头条

莫斯科四大航空枢纽的航班信息屏上一片血红!机场因为无人机的嗡鸣陷入停滞。这已经是连续第四晚的无人机袭击了,谢列梅捷沃机场的混乱,似乎成了俄罗斯这个夏天的一个场景。

航站楼里,旅客们蜷缩在自己的行李箱旁边。有些人干脆就睡在了冰冷的地板上,数千人就这样在机场过夜。跑道上,无人机碎片引发的火灾,把夜空都映红了。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过去一夜里击落了117架无人机。其中30架是在莫斯科上空被打下来的。前一夜,这个数字是172架。数字在公布,但无人机也在不停地来。

莫斯科的空中交通被切断了。谢列梅捷沃、伏努科沃、多莫杰多沃和茹科夫斯基,这四个机场都遭到了袭击,航空管制的时间超过了6个小时!俄罗斯联邦航空运输局发出的临时禁令,没能阻止混乱的蔓延。

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单单这一个机场,就有134架航班被迫备降到别的地方。一些航班转飞去了圣彼得堡的普尔科沃机场,那个机场瞬间就超负荷了。视频画面里,俄罗斯最繁忙的航空枢纽,看起来像个临时的难民营…长长的队伍,孩子的哭声,一排排睡在地上的旅客。

影响不止在莫斯科。远在远东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哈巴罗夫斯克,有2700多名前往莫斯科的旅客,滞留在候机大厅里,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俄罗斯铁路公司没办法,只能加开专列,从圣彼得堡往莫斯科运送滞留的乘客。

多莫杰多沃机场是第一次成为袭击目标。当无人机的残骸在跑道上烧起来的时候,莫斯科"不设防"这个说法,在火光里显得刺眼。

克里姆林宫经营多年的防空系统,在无人机蜂群面前,好像失效了。俄军的防空系统存在识别上的盲区。有消息说,"铠甲-S1"这类系统的雷达类型单一,识别不了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造的无人机,拦截效率就下来了。

乌军用的是"蜂群战术"。用数量众多的廉价自杀式无人机,来消耗俄军昂贵的防空导弹。这是一种不对称的打法。

袭击的目标也变了。从军事设施转向了民生枢纽。7月19日夜里,21架无人机飞向莫斯科,残骸掉进了卫星城泽列诺格勒的居民区。好几辆汽车瞬间烧成了铁架子,黑烟吞没了住宅楼的高层。为俄军提供微处理器的泽列诺格勒JSCAngstrem半导体基地也遇袭爆炸了,卫星图像能清晰看到好几个起火点。

北约的情报支持是一个变量。北约集团在向乌克兰提供实时情报,引导无人机绕过俄国防空网络的薄弱点。西方的技术和乌军的战术结合起来,莫斯科的防空警报就从偶然变成了日常。

无人机引擎的轰鸣,和谈判桌上的交锋,形成了某种合奏。袭击发生的时候,正好是俄乌第三轮谈判的前夕。泽连斯基刚刚宣布,乌方代表已经提议"下周再次与俄方举行会谈"。

"谈判桌与战场同步行动",这好像成了一个剧本。6月份在伊斯坦布尔第二轮谈判前,乌军也发动了打击,宣称重创了俄境内四座军事机场的41架军机,其中还有一架A-50预警机。俄方后来确认损失了十几架战略轰炸机。

乌克兰国安委官员科瓦连科在社交媒体上说的话,揭示了意图:"瘫痪空中交通只是开始,乌克兰要粉碎俄罗斯的战争机器"。这场袭击,本质上是一场心理战,目标是2150万莫斯科市民的日常生活。

民用设施遭到袭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证实,袭击造成了一名9岁儿童死亡,还有两栋公寓楼受损。战争的残酷性,在一个孩子的悲剧面前暴露无遗。欧盟呼吁进行调查,并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制裁,外交上的博弈看来要升级。

莫斯科连续七个夜晚遭到袭击,这标志着战争形态的转变。曾经远离战火的俄罗斯政治中心,现在夜夜被防空警报撕裂。每天黎明时分,莫斯科的天际线上,都能看到不同区域升起的烟雾汇成的灰色幕布。

物流网络承受着压力。机场关闭不只阻断了人员流动,货物运输也停滞了,航空公司面临巨额损失。乌克兰还明确说,要把打击范围扩展到铁路枢纽…俄罗斯的后勤命脉面临危险。

莫斯科州州长安德烈·沃罗比耶夫的紧急呼吁,也反映出政府的焦虑,他要求居民"提高警惕"。这实际上是承认了防护体系的力不从心。当战争日常化,社会心理的承受力也在接近一个点。

泽连斯基在袭击后发表了一份声明:"俄方不能再回避做出决定。必须尽一切努力实现停火"。无人机不只是武器。它们是谈判桌上的筹码,每一架成功突防的无人机,都在改写冲突双方的心理优势对比。

圣彼得堡开往莫斯科的专列,载着滞留的旅客穿越白夜,铁轨的节奏像是倒计时。铁路公司增加的班次能运送旅客,却运不走战争蔓延的恐慌。泽列诺格勒半导体基地的黑烟还没散尽,莫斯科市民已经在手机地图上标记出了新的起火点了。战争日常化,在2150万莫斯科人的生活中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