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已悄然临近。对农人而言,这个节气是忙碌采收的节点,像柿子若未赶在霜降前摘下,原本紧实的果肉会变软,口感大打折扣;对普通人来说,霜降更是气候转折的标志,气温会在此后快速下降,初冬的寒凉感将迅速笼罩。
秋天最后一个节气将在10月23日如期而至,当霜花凝结,不仅是自然界的转折点,也蕴藏着古人智慧的深邃启示。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描述霜降。2025年10月23日,当太阳精确到达黄经210度时,霜降节气将正式来临。
民间关于霜降和降霜,也流传着不少谚语,有些谚语所蕴含的意思,放到现在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比如"霜降下霜,米烂陈仓"这句谚语,从字面意思来分析,如果霜降当天降了霜(也有说霜降期间),那么等到来年的时候,庄稼会烂在仓库里(两种含义)。
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谚语"霜降下霜,米烂陈仓"中,庄稼烂在粮仓里,有2方面的含义。
其一,指的是粮食里面水分含量过大,又无法得到很好的晾晒,导致粮食发霉、腐烂。霜形成的条件,是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霜,地面下霜,说明温度下降明显,温度相对较低。
而霜降的时间在每年的10月下旬,在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以及南方部分地区来说,此时的晚稻已进入生长后期,还未收获,不少地区过了霜降才进入收获期。如果霜降当天就打霜了,说明当地的气温较低,对于晚稻后期的生长是不利的。
同时,打霜以后,空气中的湿度相对增加,等到晚稻成熟收获后,稻粒中的水分含量相对较大,如果不及时得到晾晒,或者晾晒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存入粮仓中,就会增加发霉、腐烂的几率。这就是"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的第一种解释,单从这点来说,霜降当天下霜是不好的天气。
其二,指的是粮食产量过高,储存在粮仓里,发霉腐烂了都吃不完。言外之意是说,霜降当天打霜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促进产量的提高。
从种植小麦的角度来说,寒露期间是种植小麦的高峰期,进入霜降后,多数小麦种植区已播种完毕,部分地区已出苗。如果进入霜降后,遇到了下霜,温度相对较低,但是,中午期间,温度相对高,日平均气温还在10几度,对于小麦的出苗影响不大。
而地表的霜,一方面升华为水蒸气,另外一方面,则融化成了水,而就是这些水分,为小麦发芽出苗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赶墒播种的小麦,播种后没有灌溉,霜融化的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干旱,提高了小麦的出苗率,也就为来年小麦的高产,打下了基础。
这是"霜降下霜,米烂陈仓"的第二种解释,单从这点来说,霜降当天下霜是很好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