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持续升级,特朗普和美国高官轮番上阵,一边对中国施加压力,另一边又不断释放"谈判"信号,他们为什么态度如此反复不定?同时,新加坡喊话中国放弃自给自足,还暗示美国有绝招,他们这番话又有什么目的?

在今年9月,美国商务部出台所谓的"50%规则",想要把中国高科技实体"一网打尽",不给任何的"活路"。但美国特朗普政府没想到的是,中方迅速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并对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芯片份额也清零了。
面对这些情况,特朗普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考虑对华降低关税",但又要中方答应美国三个要求,即重启对美国大豆的采购、恢复稀土的全面供应、禁止芬太尼。然而,中国已经在拉美地区布局了大豆贸易,稀土磁铁出口量已经减少。至于芬太尼,完全就是美国自己的问题,与中国无关。

而在这个时候,新加坡跳了出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部,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劝"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进行可持续发展,不要走完全自给自足的路线。新加坡发展部部长徐芳达也出面发声,表示中国在关税战中,不要采取"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态度。
新加坡这番表态,完全就是"拉偏架"。关税战是特朗普挑起的,新加坡却对这个情况只字不提,而是劝中国不要还手。而且在新加坡总统口中,"自给自足"似乎成了贬义词,仿佛中国要"背离"全世界。
实际上,新加坡的这些言论,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个国家的本质,就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个"战略支点"。美国海军每次在南海的对华挑衅行动,其舰艇都会在新加坡进行停靠和补给。
而且在数年之前,新加坡对中国的态度还很恶劣,他们不仅屡次进行对华挑衅举动,甚至还给台当局提供"军事援助",并派兵进入台岛,与台军举行"联合演练"。随后中方对新加坡采取了强力反制,这才让他们有所收敛。

现在,中美博弈已经白热化,新加坡跳出来帮美国说话,也就不足为奇。而且,新加坡《联合早报》还声称,美国还有"最后绝招",那就是把中国金融机构踢出SWIFT。新加坡媒体还指出,特朗普性格很不稳定,"不排除"美国会使用这个绝招。
可以说,新加坡就是在给美国"出谋划策",鼓动华盛顿当局对中国丢下"金融核弹"。这也让外界进一步认识到,新加坡所谓的"均衡战略",就是"为虎作伥"。然而,特朗普已经对多个东南亚国家收取高额关税,新加坡觉得自己能靠"均衡战略",就躲过这一刀吗?

而且,新加坡给美国出的主意,也说明他们完全看不清现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巨兽",产能比G7国家加起来还多。如果美国真的把中国踢出SWIFT,将直接切断与中国的硬通货产品贸易。届时,严重缺乏产品的美国,金融将直接崩溃。而且,中国已经与多个国家进行本币互换和人民币结算,美元的份额在逐渐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更不敢主动挑战中国,这无疑是"自杀"行为。
事实上,特朗普自己都很清楚,他赢不了中国。在接受美媒采访时,特朗普坦言"北京非常强大,不得不进行尊重"。而且,美国《华尔街日报》透露,特朗普政府已经发布"附件二"清单,取消了部分矿物、化学品、金属产品、黄金等商品的关税,显然在给停止关税战做准备了。但关税战已经耗尽了美国的国际公信力,其他国家很难再信任美国主导的规则,全球经贸体系会加速接近重塑。

至于新加坡,他们作为一个淡水供应率连50%都没达到的小国,自然很难躲过这一轮的全球格局变化。新加坡的国家发展基础,是因为他们地处世界"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的咽喉。而在近些年,中国全力解决"马六甲困局",不仅开通了中欧班列、建设瓜达尔港,还与俄罗斯合作开发北极航道。此前,波兰阻拦中欧班列,中方就迅速启动了北极航线,20天即可抵达欧洲。对这个情况,新加坡急得跳脚,《联合早报》声称"北极航线不安全也不环保",中国没必要选择该航线。然而,在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必须确保贸易运输渠道的多元化,新加坡阻止不了这个大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