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中方稀土一招,美西方已慌不择路,如今开始推己及人、被害妄想。
"中国制药杠杆,是对美贸易谈判中的'核选项',"10月24日,美媒彭博社以此为题刊文称,中国对稀土的牢牢掌控,将赋予其获得美国让步的前所未有的筹码,但中方控制着更关键的供应链--药品。
据介绍,中国在药品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源于其对活性药物成分(API)全球供应的主导,这些是商业药品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方的广泛影响力还延伸到上游,包括原材料、溶剂和试剂,即制造API所需的"关键起始材料"。
这引起了美方的担忧。美国官员、前贸易谈判代表及分析人士声称,美国对中国药品原材料的依赖,对自身构成了无法忽视的风险。他们还说,目前中方尚未动用这一贸易"核选项",但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持续升级贸易战至最高水平,这一局面可能改变。
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特别委员会"共和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接受采访时妄图给中国扣帽子,称"中方显示出愿意武器化经济杠杆,药品也不例外"。他还称,美国需构建韧性并确保供应链安全。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Yanzhong Huang)同样声称,中方"武器化"药品供应链并非不可能,"中方已展示出对这一杠杆的敏锐意识"。
"谈判者带着后备方案上桌--既有可让步的事项,也有威胁或温和提醒的其他杠杆点,"美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高级副总裁、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温迪·卡特勒称,她认为,"中国谈判者精通他们主导的其他瓶颈,如制药领域。"她说,中方短期内可能不会行动,美国仍需减少自身脆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