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视野放远一点,国民党内部本来就不是一个声音。常说的政治立场"不统、不独、不武",表面看像是共识,但实质上三项的支持度并不一样。苑举正点到为止地说:不想打仗的占多数,支持统一的其实不多,反对独立的人也只是部分。换句话说,政治说法得照着民意走,别把少数意见当普遍事实来喊。赵一出手,他在公众场面上的措辞和习惯,让人觉得他偏向"统"的一面,这就把原本模糊的边界拉清楚了,也让党内本就敏感的神经被戳到。
具体来说,有几段细节被节目里提出来。赵习惯只叫"国民党",不常用"中国国民党"或"中华国民党"这样的全名,苑看着这点觉得是有意的符号处理。还有一次公开谈话,对方说自己"也变成统派了",赵马上回一句"我什么时候赞成统一了?"这句反问被反复引用,成了他立场的证据片段。言下之意是,言语的分寸和语气,有时候比内容还要让人看得更清楚。
选举期间的直接介入更是火上浇油。赵公开劝人别投张亚中,明确为郝拉票,结果张很不爽,公开指责赵"介选"。但同时赵又指控大陆在介入选举,这一来一往把事情弄得更乱。苑把这一节当成重点来讲:表面上讲外力干预,实际上党内有人互相介入,这种内外矛盾难以撇清,变成外界和支持者都可以抓着不放的把柄。
苑还把自己和赵的私人交集讲出来,时间往回推到1988年。那年他刚从海外回到党内做代表,赵还是地方议员,性格直、辩才爽利。苑说赵上节目时很会引用资料、能背古文典籍,这让他在舞台上看起来像"口才派",但并不是空会说话,有备而来的人模仿起来不容易。这个人设不是一日形成的,是长期累积下来的风格,也影响到他说话时的态度和决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