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男子奔丧闯禁摩区被放行:执法者的共情最动人(4)

2025-11-18 11:22  头条

而是在确保秩序的前提下,给特殊情况留一条缝、一点温度。

金彤当时可以依法处罚,可以拖车、扣证,但他没有。

他看到的是一个儿子奔丧路上崩溃的情绪,而不是一辆违规的摩托。

如果不是那段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很多人可能不会相信执法现场能有这样的温度。

事件引发的讨论,不止于"感人"。

有法律从业者提出:是不是应该设立"紧急人道情况免责条款"?是否应建立更公开、可追溯的临时放行机制?

也有交警系统将这一案例纳入队伍培训课程,作为"理性执法"的范例进行讨论。

这起事件之后,不少地方公安系统在内部培训中,开始探讨"规则与情理碰撞时如何判断"。

金彤没有出现在媒体镜头前,也没有接受采访。他所在的朝阳交通支队表示,他仍然坚守在执勤岗位。

他也许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

可在无数网友眼中,这是一次让制度"长出温度"的执法。

宋先生的母亲已经火化,事情的喧嚣也慢慢过去。

但那段视频还在网上流传。

它让人记住了,规则之外,也可以有理解。

执法不是冷冰冰的程序,它也可以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一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把两个素未谋面的人联系在一起,也把制度与人性拉得更近了一步。

法不外人情,情不悖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