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莫大的讽刺!
美国驻土耳其大使、叙利亚问题特使詹姆斯·巴拉克,这两天在中东又惹出大笑话了。这位老兄前一天还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怒斥记者"像动物一样",要求他们"举止文明",结果第二天自己跑到黎巴嫩南部,却被当地民众抗议赶走了。
这剧情反转得比电视剧还精彩。
特使发飙:记者"像动物一样"
事情还要从26日说起。巴拉克当天在贝鲁特举行新闻发布会。现场有不少黎巴嫩记者,大家关心的问题很多,可能提问也比较踊跃。
按照巴拉克的说法,当时多名记者同时提问,场面有些混乱。这位美国特使突然就发火了,直接对着记者们说:"一次一个人提问!你们像动物一样!"
这还不够,他还补充说:"如果你们想表现得像文明人,就像文明人一样提问。如果你们想表现得像动物,那也可以,但我会像对待动物一样对待你们。"
最后还意犹未尽地加了一句:"这就是中东出现问题的原因。"
8月26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美国驻土耳其大使、叙利亚问题特使托马斯·巴拉克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哇,这番言论可真是够劲爆的。一个美国外交官,在别的国家首都,当着那么多当地媒体的面,说人家"像动物一样",还说这就是中东问题的原因。
这不是典型的"甩锅"吗?中东那么多问题,难道是因为记者同时提问造成的?
民众抗议:特使被"赶出"黎南部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27日,巴拉克按原计划访问黎巴嫩南部地区,打算实地走访边境小镇。要知道,黎南部地区真主党影响力很大,当地民众对美国本来就没什么好感。
结果巴拉克人还没到,抗议已经先到了。当地民众聚集起来,高举标语,反对巴拉克到访。场面一度十分紧张。
最后没办法,巴拉克的实地走访计划只能取消,改成乘坐飞机在空中环视一圈了事。
这就很尴尬了。
前一天还在教训别人要"文明",第二天自己却被抗议活动逼得改变行程。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不文明"呢?
深层次矛盾:美国的中东政策失了人心
说实话,巴拉克这次丢脸,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更反映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尴尬处境。
过去美国在中东可以说一不二,想打谁就打谁,想制裁谁就制裁谁。但现在时代变了。
1. 美国偏袒以色列太过明显
在巴以问题上,美国几乎无原则地偏袒以色列。每次联合国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美国基本都是站在以色列一边。最近几年的耶路撒冷地位问题、戈兰高地问题,美国都是赤裸裸地偏袒以色列。
黎巴嫩境内有大量巴勒斯坦难民,黎巴嫩真主党一直自诩为抵抗以色列的力量。美国这么偏袒以色列,黎巴嫩人当然不高兴。
2. 美国制裁让黎巴嫩雪上加霜
黎巴嫩这几年经济危机严重,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失业率飙升。百姓生活困难,银行限制取款,燃料药品短缺。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还对黎巴嫩实施各种制裁,让本就艰难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普通民众能不反感吗?
3. 双重标准失了人心
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常常采取双重标准。对自己盟友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对手则极力打压。
这种双重标准,中东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反美情绪。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其实美国外交官在中东吃瘪,巴拉克不是第一个。
2011年,美国驻埃及大使安妮·帕特森就曾遭到抗议,当时示威者包围了她的车队,高喊反美口号。
2019年,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遭到围攻, protesters甚至冲进了使馆区域。
这次巴拉克在黎巴嫩的遭遇,可以说是历史的重演。
外交礼仪与文明的真谛
巴拉克说记者"像动物一样",要求他们"文明"一点。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呢?
文明首先是要相互尊重。作为外交官,访问别的国家,尊重当地人民是最基本的礼仪。动不动就指责别人"不文明",本身就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文明还要有包容心。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记者同时提问可能确实有点混乱,但这可能是当地媒体文化的特点。直接扣上"动物"的帽子,实在有失外交官的身份。
最重要的是,文明不是单向要求。你自己要以身作则,才能要求别人文明。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尊重他人,又凭什么要求别人"文明"呢?
中东问题的真正症结
巴拉克说记者同时提问"这就是中东出现问题的原因",这话说得实在太肤浅了。
中东问题的根源十分复杂,包括历史恩怨、宗教矛盾、大国干预、资源争夺等等。把这公复杂的问题简单归结为"不文明",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故意误导。
美国在中东这么多年,打着"反恐"、"民主"、"自由"的旗号,发动战争、推翻政权、制裁打压,结果呢?中东更稳定了吗?人民更幸福了吗?
好像并没有。
总之,巴拉克这次在黎巴嫩的遭遇,应该给美国外交政策一些启示: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中东越来越行不通了。如果不改变高高在上的态度,不真正尊重中东国家和人民,类似的尴尬场面还会不断重演。
文明是相互尊重,不是单向要求。外交是平等对话,不是居高临下教训人。
这些简单的道理,希望某些美国外交官能够明白。否则下次可能就不只是改变行程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