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内销赛道,外贸企业"精包装"
"这款咖啡壶材质是什么?""这款空气炸锅能做哪些菜肴?"此起彼伏的询问声,让守在摊位的唐青格外忙碌。
唐青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在浙江经营着一家小家电工厂,此前销售渠道主要以外贸为主,其中美国市场份额占比过半。唐青经历短暂焦虑后,也曾考虑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但经过和贸易代理商交流后发现其他领域早已有多位同行,如果贸然进入很可能最终不得不折戟而归。
思索良久后,唐青最终决定选择转型内销赛道,"以前不是没考虑过国内市场,但相对海外市场不仅竞争更加激烈,利润也远没有后者高。现在已到了不得不改变的阶段。"
为了在国内市场试水成功,唐青将多款公司在海外市场销量不错的产品在多个销售渠道上架,还多次联系国内经销商和消费群体进行咨询,以深入了解对方的购买倾向和选择,继而设计出更适合消费者的新商品。
"最近除了零售销量不错外,也拿到不少国内订单。"唐青介绍,如今公司每天都会加班到深夜,除了为之前合作的外贸商供货,也开始根据国内消费需求进行生产,为此还对产线重新做了调整,"虽然不清楚未来转内销的前景如何,但这种尝试无疑让公司更有底气,至少以后不会再受制于关税带来的影响,公司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场销售中。"
同样在国内经营着一家小家具工厂的魏斌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旗下商品早在2010年就开始通过代理商进行外贸销售,如今更是为海外多个中小卖场供货。尽管主要出口市场以欧洲为主,此次受"对等关税"影响有限,但仍考虑将未来发展方向从海外转向国内市场。
"外贸市场虽然更加诱人,但风险和不稳定性也始终存在。"魏斌坦言,与其担心海外政策随时变化,不如换个更加稳定的环境发展。
魏斌已在多个电商平台开通了账号和店铺,他也深知,"出口转内销"并非简单地"搬家",过程中还面临不少挑战。由于早前发展方向不在国内市场,现在没有稳定客源,公司旗下品牌消费者也未有听闻。为此,他特意研发新品,在商品包装设计上迎合国内市场,并计划通过低价来吸引客户。
经过和合伙人一番商议后,魏斌最终将公司商品定价设定在数十元到上百元,这只是早前海外市场价格的1/3,公司从中获利相对较少,但毕竟作为一家"白牌"企业,在品牌不被外界所认识的情况下,只能以此来提高关注度进而打开局面。
"现在肯定是公司转型的阵痛期,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就好。毕竟公司不但能持续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同时还辅以优惠的价格,未来肯定能有更大的订单。"魏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