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到底能不能理发?千年古俗,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2)

2025-02-11 16:17  头条

三、古人对头发的重视,超乎你的想象

古人对头发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不仅体现在日常的养护上,更反映在审美观念和社会地位的体现上。在古代,头发被视为个人的重要象征,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尊严。汉代的《诗经》中就有描写女子佩戴假发的语句,"被之僮僮",描绘了戴假发之美,足见假发在当时已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到了春秋时期,戴假发更是成为一种风尚,这在《周礼·天官》等典籍中都有记载。甚至连身份尊贵的王后、君夫人,也以佩戴假发为荣,著名的辛追夫人便是其中一位。

四、古人也有脱发烦恼,他们的护发秘方竟至今仍在沿用

我们常常以为脱发是现代人的烦恼,其实不然。唐朝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就曾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了因头发稀疏而带来的苦恼。白居易也曾为此作诗三首,感叹头发的脱落,甚至尝试过一年只洗一次头的极端方法来防脱发,可见脱发是古人同样面临的问题。

那么,古人是如何应对脱发问题的呢?《本草纲目》中记载,侧柏叶可以"烧取汁涂头,黑润鬓发",这在今天仍被一些人用作防脱发的偏方。此外,古人还非常注重头发的日常保养。古代女性通常不经常用水洗头,而是用篦子梳理头发,以清除头皮屑、污垢和虱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梳头可以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对头发的健康生长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