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式出访 首站为何又是沙特?

2025-05-14 09:22  头条

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重返中东舞台,开启他第二任期以来首次具有"实质意义"的外访。这次选择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三国,既是对第一任期"中东路线"的延续,也是一场新一轮"石油换军火""美元换忠诚"的美式交易秀。而这场秀的核心,依然是特朗普式的赤裸利益逻辑:谁愿多掏钱,谁就能买到华盛顿的战略庇护。

据时事社披露,特朗普此次行程将横跨13日至16日,分别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举行会谈,并可能出席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峰会。这场密集的外交活动安排,其表面是"合作共赢",实则是一场美式地缘商业化的高强度推销会。35亿美元的中程空空导弹刚刚获批,接下来还将轮番登场的,大概率是F-15战机、无人系统、网络监控平台等"标配军售包"。

特朗普的中东外交一贯简单粗暴:谁买得起美国军火,谁就能换取"安全承诺"。沙特曾在其第一任期向美方签下1100亿美元军购协议,被戏称为"买来的战略联盟"。如今重操旧业,特朗普再度把中东作为军火输出的优先市场。背后传递出的信号很明确:美国外交不再讲意识形态,只认金主爸爸。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选在此时此地出访的时机与目标。在加沙战火未熄、伊朗核谈陷入僵局、以色列右派政府日益强硬的背景下,特朗普打着"扩展亚伯拉罕协议"的旗号入场,其真实意图无非三点:一是要让沙特接受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为美方中东地缘棋盘加固支点;二是要将海湾国家进一步捆绑在"反伊朗"框架内,恢复其2018年撕毁伊核协议后造成的战略控制空白;三是要借高强度军售+投资换取经济回流,以便对冲其在国内日益不稳定的财政和就业压力。

白宫发言人高调宣称,"美国与中东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乍听之下光鲜夺目,实则充满讽刺。所谓黄金时代,指的是华盛顿从海湾国家手中吸金不断的年代;所谓战略伙伴,不过是军火推销的高端客户。这场"新时代的石油美元协议",本质上是旧模式的重启,甚至连主角都没换,沙特依然负责买单,以色列继续当支点,美国则是坐收渔利的调停者。

而特朗普为何急于重返中东?原因不难理解:相较于东亚的高风险、欧洲的沉重投入和拉美的有限收益,中东是他最熟悉、最能立竿见影捞取外交"成果"的战场。只要沙特愿意掏钱,只要海湾国家不在乎人权与民主议题,美国就能提供"稳定支持",哪怕对手是伊朗、也门,甚至是阿拉伯民众的集体情绪。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此行还肩负着"内部秀政绩"的重任。作为一个极度强调"交易型胜利"的总统,他需要快速制造外交成绩单,以支撑其国内政策的合理性。而与沙特达成新军售协议、推动沙以建交、炒热"反伊朗联盟",恰好可以成为其竞选造势和舆论操作的完美素材。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美国以军售为主线的中东政策正在加剧该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安全焦虑,拉高了战争边缘的代价。其次,在当前全球多极化趋势加强、金砖扩容、中国在中东话语权上升的背景下,特朗普的"美元换忠诚"模式未必还能像从前那样灵验。沙特正在大力推动与中国、俄罗斯的能源与安全合作,不再唯美命是从。海湾国家也逐渐意识到,押宝华盛顿并不稳定,投资多元化才是自身战略安全的保障。

此外,特朗普在中东强推"去伊朗化"政策,也可能引发地区新一轮对抗潮。伊朗已经多次表态,不会接受被边缘化,更不会在军事围堵中谈判"有核无核"的条件。倘若特朗普在此次访问中公然挑动沙特、阿联酋在伊核问题上进一步表态,将直接加剧德黑兰的战略不安,极有可能引发地区非对称反制。

从大的格局来看,特朗普此次中东之行更像是一场"旧模式复辟"的地缘政治自救:既要用沙特的钱来维持美国的军火工业,又要通过对伊朗的强压制造"外部敌人",为其右翼政府的内政困局寻找宣泄口。但这样的策略不仅不具备可持续性,还可能为中东局势再次埋下冲突的火种。

特朗普"带着清单来,等着签单走"的中东访问路径,注定不可能带来什么"黄金时代",只会重启美国过去几十年在中东制造的安全悖论:越保护、越不稳定;越介入、越失控。沙特或许会继续买单,但中东不会再无条件听命于白宫。新的博弈周期已悄然开启,美国如果依旧沉迷旧思维,终将被新格局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