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农历七月中旬或者下旬。
每到立秋,太阳就会逐渐偏转南方,北半球白昼越来越短,夜晚也逐渐变长,气温也会随之下降,早晚的凉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凉。
到了立秋之后,昼夜的温差会变得很大,在早晚时分,凉风习习,在中午的时候,热风扑面,白天热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这段时间也是喜凉蔬菜播种的好时节,为了及时收获秋季的新鲜蔬菜,许多农民都会在此时抓紧时间播种。
农民口口相传的一句谚语是:"立秋当天的天气能预示秋季的收成。"
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电视上,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立秋这一天晴了,这秋天必定会大旱。"
那么,立秋这一天晴天到底有什么预兆呢?
在民间就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这也预示着今年是丰收年。
同时在民间还有"上午立秋凉飕飕,下午立秋热死牛",而今年是在8月7日8点9分交立秋,预示着立秋后不会太热,看来这都是好消息,也难怪有人说今年的立秋是多年难得一遇。
特别是今年又是60年一遇的甲辰年,因此就有了今年的立秋60年一遇的说法。
然而,关于立秋的天气状况,尤其是晴天与雨天的差异,民间流传着诸多谚语,这些谚语不仅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深刻指导。
其中就有"最怕立秋是晴天"的说法,那立秋是晴天好不好?有啥说法呢?原来农谚有预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秋,虽名曰"秋",但实际上并不意味着酷暑的立即结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立秋时节仍处于盛夏的余威之下,气温高、湿度大,是典型的"三伏天"天气。
因为立秋的时候,还是在三伏天的中伏,而老话也说了"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即中伏的时候,往往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因此即便是立秋节气到了,依然还是很热的。而且在立秋节气后面,还有一伏--末伏。换言之,就算是立秋后气温依然很高。
然而,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等到出伏了以后,尤其是"处暑节气后",这样虽然还有秋老虎天气,但是昼夜温差开始逐渐增大,夜晚的凉爽预示着秋天的脚步正悄然临近。
同时,立秋也是由热转凉的过渡时期,自然界中的万物开始从繁茂走向成熟,为收获季节的到来做准备。
二、为何说最怕立秋是晴天?农谚有预兆。
关于立秋节气当天是下雨好,还是天晴好,估计多数人都有听说过"立秋宜雨不宜晴"的说法,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立秋下雨好,有哪些预兆呢?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谚就有预兆,一起来看看吧!
①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
这句谚语直观地反映了立秋当天天气对未来一段时间气候的影响。它的意思是说,如果立秋节气当天是大晴天,则预示着整个秋季可能以晴朗干燥为主;
而若立秋节气当天下雨了,哪怕开始是晴天,后面下雨了,而且所下的雨很小,那也算是下雨了,这样往往预示着秋季雨水较多。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适量的雨水是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但过多的雨水则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影响收成。而秋季在我国南北方基本雨水偏少,容易形成秋旱。
因此,从农人的角度来看,立秋下雨虽非绝对利好,但相较于持续的干旱,更为他们所接受。特别是秋季雨水充足,对于小麦、油菜、白菜、大蒜、萝卜等秋播农作物也是很有利的。
②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在立秋节气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这样就算是民间俗称的"空秋"。而空秋的影响也非常大,往往会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减少,甚至会减少一半。
这同样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也进一步强调了立秋节气的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在立秋后,许多作物进入灌浆期或成熟期,此时若缺乏雨水滋润,将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过去民间就有立秋无雨被视为"空秋"的说法,意味着当年的农作物收成不好,农民一年是白忙活了,空欢喜一场。
③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这句谚语进一步阐述了立秋雨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它的意思是说,在立秋节气当天如果下雨了,往往预示着农作物的收成非常不错,农民当年种植的农作物都会迎来丰收,这也凸显出了立秋降雨对农作物丰收的积极作用。
但是如果立秋节气没有下雨,农民就要发愁了,而且是每个农民都要发愁,这是因为立秋没有下雨,往往预示着收成不好,特别是后面的雨水少,对于秋播很不利,所以农民才发愁。
在民间还有一句类似的农谚:"立秋下雨人欢喜,处暑下雨万人愁"。即立秋节气下雨了,农民会很高兴,但是如果处暑节气才下雨,农民就要发愁了。
只因处暑的话很多农作物成熟、收获了,下雨会导致作物倒伏、霉变等问题,反而成为农人的忧虑之源。
④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与"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这两句谚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立秋时节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巨大贡献。适量的雨水能够促进作物灌浆,提高籽粒饱满度,从而使原本可能因干旱而减产的作物获得丰收。
在农人眼中,这不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财富的象征。因此就有了"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的说法。
⑤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这句谚语再次强调了立秋雨水的重要性,并暗示了处暑时节的雨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有限。
因为到了处暑,作物已基本成熟或进入收获期,此时过多的雨水反而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⑥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这句谚语则揭示了秋雨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随着秋雨的增多,气温逐渐下降,每下一场秋雨,就意味着天气又冷了一些。
当秋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需要穿上冬衣来抵御寒冷了。这也是古代农民期盼立秋下雨的原因,因为立秋下雨的话,就会带来降温。毕竟持续酷热了一段时间,下雨降温人畜也舒服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立秋后,虽然名义上已进入秋季,但实际上由于"秋老虎"的存在,许多地区仍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
这段时间的长短因地域而异,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高,立秋后气温下降较快,而南方地区则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的高温天气。
不过,无论南北,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晚温差会逐渐加大,白天的炎热也会逐渐被凉爽所取代。至于具体会热多久,还需根据当年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