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冬至增设为法定节假日
全国人大代表陈南表示,"冬至在中国古代就是法定假期,古代人们视冬至为阳气始生、万物更新的日子,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和庆祝活动。因此,将冬至设为法定节假日,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陈南认为,从现有法定节假日分布的角度来看,国庆后到元旦期间长达近3个月没有公共假期。冬至恰好位于这个时间段内,将其设为法定节假日,可以填补这一假期空白,满足劳动者的休息需求,又能促进文化旅游和消费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冬至作为冬季的重要节日,也适合人们在家中团聚,享受家庭温暖,增进亲情和友情。因此,建议尽快将冬至纳入我国法定节假日体系。
建议累计工龄满30年享20天年假
"未来,劳动者的职业生涯进一步延长,累计工作满30年及以上的职工群体规模将持续扩大。现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只规定了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这一制度设计已难以适应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需求"。
针对"带薪年假",全国人大代表冯涛建议,增设"累计工龄满30年享20天年假"档位,同时兼顾特殊行业,对高危、高强度的行业倾斜,允许地方政府在国家标准基础上额外增加1~5天年假。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更加和谐、可持续的劳动关系。
建议推广休假储蓄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建议,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益,可明确"双休制"为基准,允许特殊行业申请弹性工时,但须保障周均工时不超过44小时,并统一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劳动工时等标准。
对于休假模式,吕国泉建议进一步创新,政企联动推广错峰休假,政府每年发布"错峰休假指南",结合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引导职工分段休假。建议职工凭年假证明可享景区、酒店折扣,降低错峰出行成本。探索推广"休假储蓄"模式,鼓励企业与职工协商,将未休假天数转换为未来弹性假期。
建议陪产假延长至30天
全国政协委员拜文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关注到不少年轻夫妇面临新生儿的看护问题,例如请保姆或月嫂带来的育儿成本增加。
为了减轻年轻夫妇生育的经济压力,应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措施,他呼吁延长产假及陪产假,建议女性产假不少于6个月,男性陪产假不少于30天,并且可根据各地情况出台更多支持政策。
建议男性可申请6个月育儿假
为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全国人大代表张强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建议严格落实育儿假、配偶陪产假等制度,试点"父育假"制度,如男性可申请最长6个月育儿假,推动男性育儿责任分担。同时,统一生育假期成本分担机制,对企业支付女职工产假期间社保费用给予财政补贴,建议一孩家庭补贴50%,二孩、三孩家庭提高至70%-90%,降低企业用工压力。
建议父母退休后儿女每5年加1天陪护假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邵永海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繁忙,子女能够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结合前期走访调研,建议科学有效地增加老年人子女陪护假期,可以按照"假期法定""分段递增""灵活安排"的方式推进。
具体来说,先要将老年人子女陪护假纳入国家劳动法或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子女有权享有一定天数的带薪假期用于照顾年迈双亲。在具体假期天数计算上,他建议在父母退休后根据其年龄增长适当增加陪护假天数,比如每满五岁增加一天,直至达到特定上限。邵永海还建议,子女陪护假期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允许分散使用,而非一次性休完,以便于突发情况下随时提供照顾,而不必担心连续离岗的问题。
关于代表委员们的建议
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