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场风暴,俄罗斯的应对堪称"刚柔并济"。普京在接受采访时说得云淡风轻,直言制裁是"不友好举动",但不会对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还留了句"俄美仍有合作空间",把谈判的门虚掩着。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则火力全开,骂特朗普是"俄罗斯的敌人",称制裁就是"战争行为"。这种一冷一热的配合绝非矛盾,梅德韦杰夫是在安抚国内强硬派、试探西方底线,普京则在为后续博弈保留余地。俄军紧接着半夜突袭乌克兰能源设施,用军事行动佐证了普京的底气--你制裁你的,我打,战略主动权没丢。
中国的回应透着十足的强硬。商务部连夜发声,直指欧盟违背中欧共识,强调中俄正常能源合作无可厚非,要求立即纠正错误,否则必然反制。这话说得有理有据,中国既不是冲突制造者,也一直劝和促谈,欧盟凭什么对主权国家间的合法贸易指手画脚?被制裁的两家中国炼厂产能有限,中俄早就搭建了多条能源运输通道和本币结算体系,这点制裁根本伤不到筋骨,反而暴露了欧盟的霸权逻辑。
往深了看,这场制裁大战早已进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阶段。美国从2014年就开始制裁俄罗斯,结果俄经济不仅没垮,按购买力计算还成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欧盟自己更不好过,能源涨价让老百姓怨声载道,内部分裂迹象越来越明显。特朗普想靠制裁转移国内压力,欧盟想向美国表忠心,可他们都忘了,制裁是把双刃剑。

普京的淡定不是装出来的。俄罗斯"向东看"战略已经见效,中印等亚洲国家成了能源出口主力,本币结算绕开了美元体系。美欧把能出的牌都打光了,从冻结资产到卡技术脖子,再到如今的能源围剿,剩下的只有黔驴技穷。把中国卷进来更是昏招,欧盟还盼着中方在稀土领域松口,这么一闹,只会让自己更被动。
说到底,这场制裁大戏没有赢家。美欧耗着内力,俄罗斯扛着压力,中国躺着中枪,最后受苦的还是被通胀和战争阴影裹挟的普通人。特朗普的态度还会变吗?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靠制裁解决不了俄乌冲突,把中国当替罪羊更是找错了对象,这场闹剧演到最后,恐怕只能是美欧自食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