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不洗三澡,来年病不找”,什么意思?

2025-01-13 19:50  头条

在民间,流传着"腊月不洗三澡,来年病不找"的说法。这句俗语蕴含着先辈们对腊月时节养生保健的深刻认知,它提示在农历十二月,有三种特定情况下不宜洗澡,据说这样能确保来年身体康健。

这三种情况通常是指:

一、体力劳动后不宜洗澡

腊月里,人们为筹备年货,需完成诸如杀猪、磨豆腐、打扫房屋等繁重体力活。劳作后,人体大量出汗,毛孔呈张开状态。此时若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澡,或者保暖措施不当,寒湿之气便会乘虚而入,极易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病症。比如,有人在外清扫院子、劈柴一整天,身体疲惫不堪且大汗淋漓,若回家马上用冷水洗澡,着凉生病的几率会大幅增加。

二、饭后不宜洗澡

刚进食完毕,人体血液集中于胃部等消化系统,助力食物消化。一旦此时洗澡,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胃肠道血液供应随之减少,进而影响消化功能。长此以往,消化不良、胃痛等肠胃疾病可能接踵而至。这就如同工厂将原本用于生产的资源(血液),临时调去做其他事情(供应皮肤血管扩张),必然会干扰生产进度(消化过程)。

三、酒后不宜洗澡

酒精会使人体血管扩张,体表散热加快,同时抑制神经系统,降低人的反应与平衡能力。此时洗澡,浴室封闭、地面湿滑,摔倒、晕厥等意外极易发生。而且酒后洗澡还会加重身体疲劳,削弱抵抗力,增加患病风险。生活中,醉酒后在浴室滑倒受伤或晕倒的案例屡见不鲜。

然而,从现代医学视角审视,这句俗语虽有一定道理,却存在局限性。在确保水温、环境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前提下,于上述"禁忌情况"洗澡,不一定会生病。例如,体力劳动后稍作休息,待身体平复,在温暖室内用合适温度的水洗澡,及时擦干、做好保暖,便能有效防止寒湿入侵。饭后若间隔1 - 2小时,待食物部分消化后再洗澡,对肠胃的不良影响也会显著降低。对于饮酒量少、意识清醒者,采取安全的清洁方式,如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擦身,既能保持身体清洁,又能规避风险。

这句俗语反映了古人基于生活经验的养生智慧。在腊月这个特殊时期,人们通过对洗澡时机的把控,试图预防疾病。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需汲取传统智慧的精华,并结合科学知识,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方能更好地守护身体健康。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