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之后,孙权大军因忌惮张辽,围攻合肥十余日仍不敢强攻,最终只能撤军。而张辽在撤军途中再次率军追击,险些生擒孙权。经此一役,江东百姓对张辽心生畏惧,《傅子》记载"吴人小儿啼,恐之曰:'辽来,辽来!'小儿即止"。
即便到了后期,张辽患病,孙权仍对其极为忌惮,告诫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这种跨越时间的威慑力,让张辽成为曹魏在江淮地区的"定海神针"。
三、甘宁(东吴)
东吴阵营中,甘宁是唯一被正史认可的"万人敌"级猛将。他早年出身江湖,后归顺孙权,凭借"敢打硬仗、善打恶仗"的特质,成为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
甘宁最经典的战绩,是建安二十年的"百骑劫曹营"。当时孙权与曹操在合肥对峙,甘宁主动请缨,愿率百骑夜袭曹营,以挫曹军锐气。孙权应允,为其挑选百余名精锐。
当晚,甘宁率军悄悄潜入曹营,不仅斩杀数十名曹军士兵,更在曹营中纵横穿插,如入无人之境,最后全身而退,己方无一人伤亡。
消息传回吴军大营,孙权大喜,感叹"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能被孙权拿来与张辽对比,足见甘宁在东吴的地位。
除了夜袭曹营,甘宁在攻皖城之战中也展现出非凡的勇猛。当时东吴攻打皖城,甘宁担任"升城督",负责率先登城。他手持绳索,亲自攀爬城墙,第一个登上城头,与守军短兵相接,为后续吴军入城打开缺口。
战后论功,甘宁仅次于吕蒙,被封为折冲将军。此外,在濡须口之战中,甘宁奉命率部袭击曹军前营,他先将孙权赏赐的酒肉分给手下将士,激励士气,随后率军衔枚夜袭,成功惊扰曹军,迫使曹军后退。这种"身先士卒、善激士气"的特质,让他成为东吴军中"勇"的代名词。
这三位将领,每一位都用实打实的战役改写了三国的局部格局,每一位都有经得起考证的史料支撑,他们不是文学作品中的"战神",却是真实历史中"以勇立世、以功成名"的真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