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粮价即将全面上涨?10月份猪价、粮价又有好消息了?

2024-09-25 17:54  头条

在生猪市场,传统"金九"月份,猪价却陷入"冷冬",从机构数据来看,本月,仅有月初猪价以震荡偏强为主,生猪均价短暂涨入"10元时代"。而中下旬以来,虽然,中秋假期短暂提振需求表现,中秋前夕屠企开工率大幅提升,但是,由于生猪供应增量凸显,多空博弈下,猪价维持偏弱运行的走势!尤其是,此前几日,由于中秋节后,居民家庭以及餐饮消费降级,市场支撑转差,而养殖端恐慌心态弥漫,猪价呈现超预期下跌的走势,而且,国内生猪均价顺势跌破9元/斤!

如今,9月渐入月末,市场情绪一夜"反转",猪价连降也告一段落,从最新反馈了解,9月25日,全国外三元瘦肉型生猪价格出栏均价在17.94元/公斤,上涨0.07元,市场呈现"由跌入涨"的走势,国内南北地区,猪价上涨范围增多,北方地区,大部行情偏强运行,而南方市场,猪价下跌范围减少,主流报价呈现横盘震荡的走势!

目前,在全国南北7个生猪产区,在重点监测的28个地区,生猪报价普遍在16.8~19.05元/公斤,新疆最低,广东最高。在南北地区,北方市场,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地区,生猪报价在16.8~18.05元/公斤,其中,黑吉辽报价涨至17.5~17.65元,山西以及河北报价在17.7~17.8元/公斤,陕甘地区报价在17.55~18.05元/公斤!在南方市场,西南、华东、华中以及华南,川渝报价在18~18.2元/公斤,云贵报价在17.65~17.9元/公斤。在山东以及安徽报价在18.1~18.25元/公斤,江浙地区报价在18.4~18.6元/公斤。在河南地区报价在17.95元/公斤,两湖地区报价在18.25元/公斤。在华南地区,两广市场报价在18~19.05元/公斤!

从分区来看,9月25日,猪价呈现逆势上涨的走势,行情结束了连降的局面,自北向南,猪价上涨范围增多!支撑猪价上涨的逻辑如下:

在消费需求方面,传统消费城市,北京地区,白条猪成交报价稳中偏弱0.5元/公斤,购销需求表现一般,部分市场仍存一定剩货的现象。在上海市场,主流白条成交报价在22.7~23.7元/公斤,市场购销一般,部分批发市场上货量减少,成交尚未有明显改善的表现!

如今,9月渐入下旬,国内主流消费城市,白条购销表现一般,不过,随着北方地区,天气逐步转凉,肉类消费跟进有所改善,尤其是,部分地区,居民贴秋膘的积极性有所提升,部分下游市场节前备货的需求有所改善,主流屠企订单量增加,日均屠宰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走势,国内样本屠企开工率提升至26.79%左右!

在生猪供需方面,从屠企采购难易来看,东北地区,养殖端出栏积极性不高,屠宰场采购难度一般,部分地区,社会面猪场低价猪源认卖心态减弱,规模猪企有一定卡价拉涨出栏的心态,市场情绪转强;在华东以及华中地区,养殖端出栏节奏放缓,屠企上猪节奏减慢,多地屠企出现一定缺猪的现象,规模猪企溢价出栏现象增多,本地,二育入场心态转强,抄底标猪现象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屠企收猪的难度。在南方市场,购销略显谨慎,养殖端出栏情绪一般,屠企采购积极性一般,不过,随着北方地区猪价偏强,南方大厂挺价缩量心态或将转强!

从生猪供需来看,目前,市场看涨以及看稳心态转强,个人预估,未来1~3日,猪价或将以震荡上涨为主,尤其是,临近月末,国庆假期在即,下游市场有备货的需求,屠企开工率或将陡增,猪价或有"翘尾"的走势!

上周去超市,习惯性地直奔粮油区,却意外发现货架上多了不少新面孔:东北五常大米、河南优质小麦粉……熟悉的品牌旁边"国产"两个字格外醒目,这不禁让人好奇:进口农产品去哪儿了?我们的饭碗,以后都靠自己了吗?

当"洋货"不再是主角

这些年,从南美洲的soybeans到东南亚的大米,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产品,填饱了14亿中国人的胃,最近的数据却显示出一个微妙的变化:曾经堆积如山的进口粮油,数量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国字号"的身影

这可不是个例,从官方数据到市场行情,都在印证着同一个事实: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正在"悄悄"地调整着自己的"菜篮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丰收背后的底气

是什么让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敢于"减少"对进口的依赖?答案就藏在中国广袤的田野上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从资金、技术到政策,全方位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先进的农业机械取代了传统的牛耕人种,越来越多的农民用上了手机里的"田间管理APP"

政策的扶持,技术的进步,再加上农民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中国粮仓"的日益充盈,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自给率稳步提升,为"端稳中国饭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世界舞台上的新角色

中国"菜篮子"的变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增减,更折射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转变

过去,受制于农业生产水平,中国不得不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庞大的粮食需求,而如今,随着"中国粮"的崛起,中国正逐渐从"全球粮仓"的"采购员",转变为"供应者"和"规则制定者"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分享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让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更加安全、稳定的全球粮食供应链

"稳"字当头的粮食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进口减少,粮价会不会"坐地起价"?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对此,专家指出,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可控,粮价"稳"字当头,但也要"居安思危"

中国拥有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能够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中国还在积极探索"走出去"战略,通过海外投资和农业合作,构建多元化的粮食供应渠道,确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未来:从"吃饱"到"吃好"

当"吃饱肚子"不再是难题,人们对"吃得好""吃得健康"的追求日益强烈,这也为中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追求数量"到"提升质量",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粗放经营"到"绿色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农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品牌打造和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优质、安全的"中国好粮",而中国,也将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