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控因孕期拒绝同房杀妻,婚姻不是性暴力的遮羞布

2025-07-15 09:18  头条

韩国首尔一起杀妻案引发全网愤怒:30多岁的徐某因妻子孕期拒绝同房,不仅强行发生关系致其流产,最终在醉酒后扼颈杀害妻子。这起案件撕开了婚姻中女性身体自主权被漠视的残酷现实,也让婚姻内性暴力、孕期保护等议题再次成为焦点。

从流产到谋杀:三个月婚姻里的绝望

徐某与妻子结婚仅三个月,悲剧的种子早已埋下。妻子怀孕后,因身体原因多次拒绝徐某的性要求,可他非但不体谅,反而强行发生关系,直接导致妻子流产。即便在流产就医期间,徐某的性索求仍未停止。

2025年1月,不堪忍受的妻子提出离婚,向友人发送"丈夫性需求过度不堪重负""后悔结婚"的短信,字里行间满是绝望。徐某发现短信后怀恨在心,3月13日,在新婚住宅内醉酒后,残忍地扼住了妻子的脖子。更令人发指的是,案发后他竟镇定操办丧事,以丧主身份接待吊唁者,直到次日才被警方逮捕。

庭审中,徐某最初否认杀人,证据确凿后改称"酒后冲动",7月14日公审仍拒不认罪。其律师还以"准备时间不足"为由多次拖延庭审,被检方直指"故意拖延"。按照韩国法律,拘留期仅6个月,庭审能否在限期内公正判决,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案件背后:婚姻暴力的隐秘角落

这起案件绝非个例,而是婚姻内性暴力与极端犯罪的缩影。2024年韩国全州,一男子杀害怀孕7个月的前妻,胎儿经剖宫产抢救19天后夭折,凶手最终获刑40年;2022年中国北京,王东因育儿矛盾勒死妻子并伪造自杀现场,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引发"家庭矛盾量刑过轻"的争议。

这些案件暴露出共同的问题:婚姻关系常被当作性暴力的"遮羞布"。徐某案中,妻子的孕期性拒绝权被完全无视,有人甚至荒谬地认为"夫妻间拒绝同房就是过错"。部分媒体用"妻子拒同房致丈夫盛怒"报道此事,更是隐含着"受害者有罪"的危险倾向,让舆论焦点偏离了"施暴者必须担责"的核心。

司法程序的漏洞也让人忧心。徐某多次利用更换律师、申请延期等手段拖延审判,让受害者家属在等待正义的过程中反复受煎熬。这种"程序滥用",无形中纵容了施暴者的嚣张。

制度与社会:该如何保护婚姻中的受害者?

徐某案给所有社会敲响警钟,婚姻内的性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犯罪。完善反家暴机制刻不容缓:

首先,要明确"婚姻内性强迫"的违法性。中国"订婚强奸案"早已确立"性同意与婚姻状态无关"的原则,这一原则更应延伸到婚姻中,让"婚内强奸"不再模糊不清。对孕期女性,需建立专项保护机制,一旦出现强制行为,应视为加重情节。

其次,得堵住司法程序的漏洞。限制被告人无理由更换律师、反复延期的权利,避免庭审陷入无休止的拉锯,让正义来得及时些。

更重要的是社会观念的转变。婚姻不是"占有对方身体"的许可证,性自主权是每个人的基本人权,哪怕结了婚,女性也有权拒绝任何形式的性要求。媒体报道更应摒弃"受害者归责"的叙事,聚焦施暴者的恶行与法律的公正。

如果遭遇伴侣强迫发生关系、威胁人身安全,请一定记住:这不是你的错。立即保留聊天记录、伤情照片等证据,向反家暴组织或警方求助。婚姻的意义是彼此尊重,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与伤害。希望徐某案能推动更多社会正视婚姻暴力,让"婚内性暴力"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