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其实最开始买"阵风"并不亏。2007年,印度国防部为替换老旧的米格-21战斗机,发起了一个名为"中型多用途作战飞机"(MMRCA)的采购计划正式提出招标,计划用90亿美元购买126架中型战斗机。
按照印度空军的要求,前18架MMRCA由外国制造商提供,剩余战机则将逐步引进技术在印度生产,这份大单令国际军火巨头们蜂拥而至,当时参加竞标的机型包括"阵风"、"台风"、F-16C/D、F/A-18E/F、JAS-39以及米格-35。
▲参与MMRCA竞标的六个机型,搁在当年,其实都是好飞机
经过评比,2011年中,印度国防部宣布欧洲台风和阵风战斗机入围,最终在2012年,印度国防部宣布达索公司的阵风战斗机获得胜利。
按照合同要求,法国达索公司将向印度提供126架"阵风",首批18架由达索公司提供,其余108架战机将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按技术转让许可证制造,此外,还有63架"阵风"的选择权。
当时,这份合同报价包括采购成本、40年生命周期使用维护成本及技术转让成本,初步意向为104亿美元,后来调整到大约200亿美元,应该说是优惠到家了,毕竟法国为了给"阵风"打开市场也是拼了。
如果这份合同能执行下去,那么印度空军绝对有望挑战亚洲第一空军的宝座,毕竟法国人为了卖"阵风",连全部软件源代码都能给印度,然而,达索公司并没有高兴太久。
后来,印度国防部对达索公司提出一系列相当"苛刻"的额外的要求,他们竟然让法国人对印度组装的108架"阵风"的质量100%负责。
▲"阵风"用的RBE-2AA主动相控阵雷达在当时很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