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另一个县城的票价稍显亲民。以《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部分放映场次为例,其最低票价为69.9元起。尽管如此,对于小城镇的居民而言,这样的价位仍然相当不菲。影院工作人员表示,票价是由公司通过系统自动调整的,可能与春节期间的观影人数密切相关。这种定价策略并非影院独有,如今许多行业在节假日期间都会根据客流量的变化灵活调整价格,以适应市场需求。这种动态定价机制让消费者感到无奈。
电影票的定价机制到底是怎样的呢?电影领域的专业人士解释,所有影片都会设定一个起始发行价位,影院有权在这个价位之上自由调整票价。于经济昌盛之地、商贸汇聚之所及豪华影院中,票价多显高昂;反之,设备平常的影院票价则趋向低廉。近年来,电影工业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3D、IMAX等高端视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影片的制作投入大幅攀升。另外,明星的高薪酬、推广发行开支的增加等因素,同样促使制作成本持续上扬,而这些成本最终都由观众来承担。
有人抱怨:"小城市的收入水平本来就不高,电影票却比大城市还贵,这合理吗?"也有人表示理解:"春节档电影制作成本高,票价上涨可以接受,但希望能有更多优惠活动。"更有网友调侃:"这是逼我们去大城市看电影吗?"
去年国庆档期间,某三线城市的电影票价也曾引发争议,部分场次的价格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大城市通过会员卡、团购等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更多优惠选择。此类差异既体现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状态,也揭示了小城市在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的局限性。
对于小城市居民来说,看电影从一种日常娱乐变成了"奢侈品"。此类变迁不仅作用于观众的观影感受,也对电影市场的长期繁荣构成了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