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迎来好消息有3大利好?哪3项与你有关?

2025-09-02 14:42  头条

电动车与摩托车,凭借便捷的使用体验与低廉的出行成本,始终是大众青睐的代步选择。然而长期以来,时速超25km/h的电动摩托车需与普通摩托车一道遵守"禁摩、限摩"政策,不少人无奈只能选择时速25km/h以下的电动自行车,出行效率大打折扣。今年以来,三项重磅利好政策接连落地,既精准解决群众出行痛点,也让沉寂许久的摩托车行业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利好一:多地松绑"禁摩令",路权回归便利出行

开年至今,多地交管部门主动优化摩托车通行政策,从"禁"到"放",让摩托车真正"有路可走"。

- 3月起,青海西宁明确:每日7:00-21:00,摩托车可在除高架桥、特定隧道外的全域道路通行;

- 4月起,辽宁大连调整限行范围,允许摩托车在非主干道自由行驶,覆盖更多生活场景;

- 5月,浙江嘉兴开通两轮摩托车通行证"网上办"通道,无需线下跑腿,流程大幅简化。

这些调整不仅提升了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的通行灵活性,更给群众出行选择"松了绑",尤其方便了短途通勤、城郊往返等需求。

利好二:驾考服务更贴心,老年人、乡镇群众"办证无忧"

驾考政策的优化与服务下沉,让更多人能轻松拿到摩托车驾照,打消"想骑却不能骑"的顾虑。

1. 年龄限制放宽,惠及老年群体:今年1月1日,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实施,将E(两轮摩托车)、D(三轮摩托车)类驾驶证的持证年龄上限延长至70周岁,满足了老年人短途出行的需求,让银发群体也能享受便捷交通。

2. "送考下乡"上门,破解乡镇难题:针对乡镇地区"考证远、成本高"的痛点,云南、贵州等地交管部门推出"送考下乡"服务,把"移动车管所"搬到群众家门口。以云南马关为例,当地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完成报名、考试、领证全流程,考前还会集中宣讲交通违法危害,既方便了群众,也筑牢了安全出行意识。

利好三:配套设施补短板,用车体验再升级

随着电动摩托车普及,各地聚焦"停车难、充电难"等核心问题,加快完善配套设施,让"用车便利"落到实处。今年4月,广西率先实施两项地方性标准,为电动自行车(含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建设划定"硬指标":

- 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必须配套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充电车位占比不低于总停车位的30%;

- 充电车位需集中设置,与机动车停车场保持6米以上安全距离,小区内服务半径控制在200米内,步行可达更省心;

- 运营单位需搭建线上服务平台,提供充换电指南、实时导航、设施状态查询等功能,让群众"找桩充电"更高效。

从路权保障到驾考便利,再到配套完善,这一系列民生举措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更激活了摩托车市场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