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契奇不保证将来不制裁俄罗斯

2025-11-09 17:22  头条

巴尔干半岛的外交天平再迎剧烈摇摆--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于11月6日与欧盟常驻塞尔维亚代表团团长贝克拉特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抛出震撼性表态:"至于对俄制裁,我什么也无法保证"。这番与此前"坚决拒制裁"立场的微妙松动,背后是欧盟"外交对齐"的强硬施压,也折射出这个欧洲唯一未对俄制裁国家的两难困境。

此次表态打破了塞尔维亚长达三年的立场坚冰。自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塞尔维亚始终顶住欧盟多轮施压,拒绝加入对俄制裁行列,成为欧洲大陆的"特殊存在"。武契奇曾多次公开承诺"只要我任总统,就不会制裁俄罗斯",强调两国深厚的历史纽带与东正教文化共鸣。但此次发布会上,他话锋一转,仅以"期盼武装冲突早日落幕"作为回应,同时坦言自身"年纪太大以至于无法轻易改变观点",既未否定未来制裁的可能性,也暗示了立场调整的被动性。

背后的压力直指欧盟的"入盟捆绑"诉求。贝克拉特在发布会上明确划下红线:塞尔维亚若想推进停滞多年的入盟进程,必须满足两项核心要求--激活被冻结的司法与经济改革,且在外交政策上与欧盟"保持一致"。这意味着,对俄制裁已成为欧盟衡量塞尔维亚"价值观契合度"的关键指标。作为申请入盟十余年的候选国,塞尔维亚35个谈判章节中多个核心章节因外交分歧卡壳,欧盟最新年度扩大报告更对其"外交一致性不足"提出严厉批评,甚至暗示不调整立场将影响2026年入盟评估。

对塞尔维亚而言,这场博弈早已超出外交表态范畴,关乎民生与经济命脉。一方面,欧盟吸纳了塞尔维亚65%的出口商品,若因立场分歧遭遇贸易壁垒,本就脆弱的经济将遭受重创;另一方面,塞尔维亚8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进口,能源供应安全是不可触碰的民生底线。此前塞尔维亚通过与俄罗斯续签天然气协议、升级管网设施筑牢能源安全网,但欧盟的持续施压仍让其腹背受敌--国内超六成民众反对制裁俄罗斯,而欧盟的入盟承诺又关乎国家长远发展,武契奇的表态实则是平衡内外压力的无奈之举。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迅速。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第一时间回应,称"十分理解塞尔维亚承受的前所未有的压力,清楚该国面临的艰难处境",既未指责也未施压,展现出对塞方困境的体谅。而塞尔维亚国内舆论则呈现分裂:执政党支持武契奇的"灵活应对",认为这是为国家争取发展空间的务实选择;反对党与部分民众则担忧"外交对齐"会牺牲国家主权,塞尔维亚"社会主义运动党"创始人武林直言,欧盟此举本质是"利用塞尔维亚打击俄罗斯",明知制裁会重创塞经济仍强加要求。

这场立场松动的背后,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困境。武契奇的"不保证",既是对欧盟施压的有限妥协,也是为自身留足转圜空间--既未直接承诺制裁,避免激怒俄罗斯与国内民众,也向欧盟释放了"可协商"的信号。事实上,塞尔维亚已在默默寻求平衡:一边加速与土耳其、印度等国的贸易谈判,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一边维持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筑牢民生安全底线。

如今,塞尔维亚的外交转向已成为牵动地缘格局的关键变量。武契奇的微妙表态,是否会成为对俄制裁的前奏?欧盟能否在制裁要求与入盟承诺之间给出实质性让步?俄罗斯又将如何维系与塞尔维亚的传统关系?这些疑问的答案,将深刻影响巴尔干半岛的稳定与欧洲的地缘平衡。对武契奇而言,这场"外交对齐"的博弈没有赢家,如何在大国夹缝中守住国家利益与民众福祉,将是其执政生涯最严峻的考验。而这场风波也再次证明,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小国的外交自主从来都离不开现实利益的权衡与坚韧的博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