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鸡蛋只要一毛钱,你敢吃吗?"最近,这样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刷屏。画面中,一颗鸡蛋被轻轻磕开,蛋清蛋黄分明,几乎和真蛋一模一样。但镜头一转,制作者却坦言:这是人造的。这让人不禁发问:人造鸡蛋真的在市场上泛滥了吗?我们每天吃的鸡蛋到底安全吗?
目前市场上大规模流通的人造鸡蛋极为罕见,普通消费者在正规渠道购买的鸡蛋基本可以放心。但鸡蛋的质量确实存在差异,市场上有6类鸡蛋,建议大家要少吃。
所谓"人造鸡蛋",实际上是用化工原料如明胶、淀粉、色素等模拟蛋清、蛋黄,再通过模具制成"蛋壳"。看起来惟妙惟肖,成本极低,有人甚至声称"一颗只要1毛钱"。这种鸡蛋虽然成本低廉,但营养价值几乎为零,长期食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负担。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早在2015年就曾曝光过人造鸡蛋的制作过程,其原料包括工业用明胶、色素、增稠剂等,人体一旦摄入,可能引发腹泻、头晕、恶心等症状。但令人安心的是,制作工艺繁琐、利润低下,使得人造鸡蛋并不具备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的市场条件。
真正需要警惕的,其实是那些"真鸡蛋中的劣质品",尤其是以下6种鸡蛋,建议大家尽量少吃:
第一种是"催产蛋"。
部分养殖场为了让母鸡高产,会使用激素催蛋。这类鸡蛋虽然外观正常,但营养结构紊乱,激素残留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对儿童、青少年尤其不利。
第二种是斑点蛋。
斑点蛋,顾名思义,就是蛋壳表面出现斑点或斑块的鸡蛋。这些斑点往往是由于鸡蛋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细菌通过蛋壳气孔侵入蛋内并繁殖所致。常见的污染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它们不仅会影响鸡蛋的口感和品质,更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选购鸡蛋时,一旦发现蛋壳表面有斑点或斑块,应立即放弃购买。
第三种是散黄蛋。
散黄蛋,指的是蛋黄与蛋清界限不清,甚至完全混合在一起的鸡蛋。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鸡蛋储存时间过长,导致蛋黄膜破裂,蛋黄与蛋清发生混合。散黄蛋不仅口感和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其新鲜度已经大打折扣,存在细菌滋生的风险。因此,在购买鸡蛋时,我们可以通过轻轻摇晃鸡蛋来判断其是否散黄。如果听到明显的晃动声,说明鸡蛋已经不新鲜,应避免购买。
第四种是裂纹蛋。
裂纹蛋,即蛋壳表面出现裂纹或破损的鸡蛋。这些裂纹为细菌提供了进入蛋内的通道,使得鸡蛋在储存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即使裂纹很小,也可能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选购鸡蛋时,我们应仔细检查蛋壳表面是否光滑无损。一旦发现裂纹或破损,应立即放弃购买,以免给健康带来隐患。
第五种是晃动时有异响的蛋。
在购买鸡蛋时,我们可以轻轻握住鸡蛋,然后晃动一下,听听里面的声音。如果鸡蛋内部没有晃动声,说明它比较新鲜。但如果晃动时听到很大的声音,那就意味着鸡蛋清已经与蛋壳分离,很可能已经变质了。这样的鸡蛋同样不建议购买。
第六种是臭鸡蛋。
打开后臭味刺,蛋清蛋黄混为一体且发绿。这样的已经变质,食用后可能导致严重脱水甚至危及生命。曾清理冰箱时发现一个臭鸡蛋,其臭味在屋内停留数天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