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一间酒店房内,几名学生正埋头激活手机卡。沙发上的"王老师"没怎么说话,可他嘴里的实习成绩和每小时100块钱,像绳子一样把学生们捆在这儿。
民警破门而入时,地上扔着一堆被封停的电话卡,免提里境外骗子忽悠人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是5月下旬的事,源头竟追到当地职校女生徐某身上,刚满18岁的她名下多了好些号码,不少都因诈骗被停,一种叫"手机口引流"的新骗术也跟着露了馅。
两台手机就能搭起骗局的桥。一台连境外团伙的网络语音,另一台用新号打给受害者,开了免提,两边的声音就能串起来。
学生们就这么成了骗子的"传声筒",自己还懵懵懂懂。那天,徐某和同学饶某他们,是被外聘的王老师和周某以"实习"的名义带到酒店的。所谓的实习任务,就是把王老师公司买的电话卡激活,帮境外那些假装"抖音客服"的骗子拉人。
王老师能得手,全靠他的身份。作为外聘教师,他能轻易接触到学生。他名下的传媒公司就是个空壳,专门用来买电话卡,成了他伸进学校的手。到了酒店,他一边拿"实习成绩"吓唬人,一边用100块钱一小时勾着,学生们就成了他的工具。他自己呢,从境外团伙那儿拿1000块钱一小时,案发时已经赚了2万多。
6月初,警察动手了,抓了王某、徐某等15个人。王某因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被批捕,其他14人也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今年以来,上海警察抓电诈抓得挺紧,每天见面劝2000多人别上当,拦下了19亿多的涉诈交易,还拦了410多笔不正常的取钱、买金子之类的交易,保住了1100多万。
学生们大概没想过,信了老师的话,会掉进这样的坑。那些看似靠谱的身份、听起来不错的报酬,藏着的可能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