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有强奸前科老人猥亵幼女获刑二年,受害者家属申请抗诉

2025-11-13 09:25  头条

60岁的殷某又一次站在法庭上,这不是第一次。他有过抢劫和强奸的案底,这次是因为猥亵一名7岁女童,被判两年。家属觉得,结果太轻了?他们提出了抗诉。

他和女孩家住同一个小区。这一天,女孩正在门口玩耍。殷某把她叫到小区花园,用说带玩为名,趁没人注意时动了手。孩子挣脱后跑回家,把整件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

母亲第一时间报警,警方反应迅速。第二天,殷某被公安带走。案件进入调查阶段,大家才知道,他曾经因为抢劫和强奸在2012年被判了四年,2016年才放出来。

法庭详细查了案情。殷某在公共场所猥亵未满12岁的儿童,行为性质被认定很恶劣。被告在庭审时对罪名没有异议,但他否认了某些细节。法官认为,殷某避重就轻,不如实供述,无法减轻处罚。

受害人的母亲并没有给谅解书,这一点法院也记入卷宗。但最后法院判决只有两年。这让女孩家长非常不满,于是决定申请抗诉。她在采访中说,生活在同一个小区,过去没什么太多往来。这次事件之后,被告家属甚至在小区里对他们有一些挑衅,他们又一次报警,没什么后续处理。

有律师专门分析案件细节。他说,法律规定对于在公共场合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可以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法院认定殷某的行为恶劣,还有前科记录,但最终判决只有两年,和法律标准有些差距。

庭审材料里,赔偿请求提出了35万元。法院认为没有足够证据,也没有法律依据,赔偿请求没被支持。

诉讼过程对家属来说并不轻松。家属尝试提供资料,也与律师商量,决定抗诉。民事方面,他们继续向法院上诉,期望能获得赔偿。

北京富力律师事务所的王艳涛表示,案例中的判决有争议。刑法以及相关解释都说明,如果猥亵行为涉及下体且发生在公共场所,量刑要重。专家观点,是案件量刑的另外一个视角。

有社区工作人员谈到,殷某这样的前科人员,社区会有备案和关注,但平时社区管控有限。小区家长这事后变得警觉,平日更多关注孩子安全,尤其是上下学这段时间。

案件发生后,受害者的母亲时常感到压力。被告家属的不友好举动,让她多次报警,但警方并没有实质处置。她只能自己寻求法律途径,把问题摆到台面上。

邻里关系变得紧张。生活在同个小区,每天见到对方,有时会有尴尬和焦虑。过去只是普通邻居,如今成了因为案件而不断交集的双方。事件没有彻底影响小区环境,但大伙私下都在谈论。

对于女孩的心理影响,母亲格外关注。孩子有时候会害怕去花园玩,家里也加强了照看。社区没有专项心理咨询资源,家长只能尽量自己安慰孩子。

家属和律师搜集证据,推动抗诉,整个过程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在判决公布后,很多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有前科的猥亵案只判两年?律师分析说,证据收集很重要。证据不充分,可能让法庭难做出更重的处罚决定。

警察办案后,小区加强了巡查,有家长轮流陪孩子出门。物业对殷某关注,但法律上没有更多办法,只能配合警方。之后,社区也反思,开始讨论如何管理有前科人员。

当地一些儿童保护志愿者参与关注。他们认为,该案反映出司法和社区支持不足。有建议认为,公安和社区要给予家属心理援助,但现实中因为资源有限,家长只能自救。

对于民事赔偿,家属需要提供医疗或心理影响的证据,但这方面资料难以收集。他们只能不断向法院和律师咨询。过程里,家属除了法律压力,还有亲友、邻里间的流言和议论。

在庭审局中,殷某家属和受害人家属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事件过后,双方见面时都难以平静。原本平淡的小区生活,如今增添了更多防备和警觉。

家属最终选择抗诉,期待再次审理结果能够更充分考虑孩子利益。现实中,判决轻重常常因细节、证据而不同。判决只有两年,让不少社区家长议论纷纷。

社区已经在小区内部调整规则,部分家长主动组建护童小组,计划定期巡查。物业承诺会及时配合警方信息。对于有案底人员,大家希望能有更透明的管理,但执行难度也很高。

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成为家长关注焦点。小区里人与人间的信任也因这件事受到一些影响。有家长给孩子买了手环报警器,更多家长接送变得小心谨慎。

案件后续还在发展。检察机关已收到抗诉申请,是否会进入再审阶段,家属正在等待通知。过程里,法庭、律师、社区、家属都在尝试协调各方资源。

法庭决定会参考更多资料和专家建议,最终判决结果如何,现在还未确定。家属关心的不只是判刑,还有孩子未来的创伤恢复。小区也在同步反思管理与安全措施。

整个案件的调查过程,社区和家属都关注着警方的每一步。殷某已被判刑,家属仍在努力追求加重判罚和补偿。社区内的氛围和安全管理,也随着这起案件逐渐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