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内部的分歧也在这场危机中进一步暴露。东欧国家担心冲突外溢到本国领土,西欧国家则拒绝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德国虽然秘密斡旋购买"爱国者"系统援助乌克兰,但这一计划需要美国的批准,而美国显然已经不愿意继续无条件支持乌克兰。
美国暂停军援被外界广泛解读为"逼乌谈判"的信号。俄方已经明确提出了谈判条件:乌克兰必须承认目前的领土现状,并接受中立化。这样的条件对乌克兰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让步,但在弹药危机面前,乌克兰的选择空间正在急剧缩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对外事务署在6月的报告中都下调了下半年欧洲经济增长预期,理由正是俄乌战场的"风险溢出效应"。能源价格波动、供应链中断、难民问题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让整个欧洲都在为这场冲突付出代价。
战场上的每一次爆炸都牵动着全球地缘政治的神经。古德科夫少将的阵亡、日托米尔的"蘑菇云"、美国的断供决定,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实际上都是这场大国博弈中的重要棋子。
任何一方的策略调整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推动局势向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
弹药危机、核疑云、大国博弈,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俄乌局势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中,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