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机制允许协议签署国在认为伊朗严重违反协议时,恢复之前解除的联合国制裁。这一机制一旦启动,30天后,联合国对伊朗的全面制裁将自动恢复。
这记重拳,标志着伊朗"忍辱求和"策略的彻底破产。讽刺的是,这一切正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下怀。
他正需要一个"外交失败"的借口,来重演其最拿手的"极限施压"大戏。在他看来,只要伊朗愿意"低头求和",坐下来谈判本身就能标榜其"和平缔造者"的功绩。
至于谈判桌上能否达成协议?他毫不在乎。他要的,就是通过不断加码的制裁,将伊朗经济彻底压垮。
如今,欧洲的"配合"给了他完美的剧本。他可以一边吹嘘自己"摧毁了伊朗核能力",一边指责伊朗"缺乏诚意",从而心安理得地将制裁大棒高高举起。
目前,俄罗斯提出了一项新草案,试图把"快速恢复机制"的到期时间推迟半年,目的是为伊朗争取一些时间。
然而,俄罗斯的努力不太可能会成功,在15个成员国组成的安理会,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
而欧洲三国的目标,就是在俄罗斯10月担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之前,完成流程。
【死循环的伊朗:从"抵抗轴心"到"待宰羔羊"】
如今的伊朗,正陷入一个无法挣脱的"死循环"。它既无力正面挑战美国和以色列的军事霸权,又不甘心接受彻底的屈辱。
它试图通过"忍辱求和"来换取喘息之机,却因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和傲慢姿态,一次次错失外交良机。
它的"抵抗轴心"盟友在叙利亚、黎巴嫩节节败退,自身经济在多年制裁下已千疮百孔。当它终于想低下头颅时,却发现对手早已不把它放在眼里。
欧洲的"黄灯转绿",是对伊朗最无情的嘲讽--你连一个"中立"的欧洲都打动不了,又何谈与美国平起平坐?
这场"忍辱求和"的闹剧,最终只证明了一件事:在一个实力至上的世界里,没有实力的"忍辱",换来的不是"求和",而是更深的羞辱和更重的枷锁。
伊朗,正从一个自诩的"地区强国",沦为国际棋局中任人宰割的"待宰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