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临近,特朗普的口风又变了,警告中美会晤可能取消,中方的回应斩钉截铁。那么,特朗普为何会态度反复?他威胁取消会晤的目的是什么?
当地时间10月21日,特朗普在白宫与共和党参议员共进午餐时,表示预计中美之间会达成贸易协议,但协议的前提是公平。随后他话锋一转,称会晤也许不会举行。实际上,自从10月以来,特朗普在会晤问题上的态度就一直在反复。
10月初,中方宣布扩大稀土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进一步收紧对第三方转口和敏感用途的监管。稀土是美国半导体、军工和高端制造的关键原料,中国掌握着全球70%的开采量和超过90%的冶炼产能。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核心之一,正是科技和供应链竞争,而稀土管控无疑击中了美国的软肋。
面对中方的反制,特朗普气急败坏,威胁要取消跟中方的会晤,还要对中国的商品加征100%的关税。他话音刚落,美股就全面大跳水。资本市场担忧中美再度陷入全面关税战,投资者信心迅速下滑。对特朗普而言,继续对抗不仅无法撬动中国让步,反而可能引爆美国经济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白宫高层集体转向,财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副总统万斯先后表态"愿通过谈判缓解紧张",特朗普本人也在媒体采访中改口,承认过高关税"对美国经济难以为继"。同一时间,中美经贸团队恢复沟通。10月18日,中方高层与贝森特、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双方确认将在马来西亚举行新一轮面对面谈判。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地点首次选在距离中国更近的亚洲国家,这被视为美方在姿态上的一次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