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委内瑞拉来说,现在的处境是很可能要一个人扛下来自美国的这场暴风雨。表面上看,身后站着一串大国名字:俄罗斯、中国、伊朗,听起来气势不小。但真要到动刀动枪那一步,能不能指望别人出手,恐怕连马杜罗自己心里都没底。俄罗斯和委内瑞拉这些年在防务上合作得确实不浅,可关键条约里并没有"共同防御"这一条,也就是说,真要打起来,莫斯科没有义务跟着下场。
更扎心的是,外界一直在传,委内瑞拉已经悄悄向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发出求援信号,希望有人能帮忙挡一挡美国这股压力。但到了11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站出来,直接把这个说法否了:"不,我们没有收到任何请求。"话说得很直白,既否认了所谓"军事援助请求",也等于告诉外界:别把俄军自动代入剧情。

随后,委内瑞拉方面又强调,俄罗斯会全面履行与委内瑞拉已签署条约中的义务。但细看条约内容,俄委防务合作里就是缺了那句最关键的"你被打我就一定上"。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美国真把军队压到委内瑞拉国境线内,俄罗斯大概率会保持距离,最多在外交场合上喊几句不满。
指望外援不靠谱,那能不能靠美国国内自己把特朗普拽住不让他乱来?理论上有这个可能。美国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民主党这些天就一直对特朗普在加勒比海的动作挺不舒服,公开反对他在这一带搞军事冒险。
但问题在于,民主党现在无论在众议院还是参议院都只是少数党,在最高法院里的影响力也有限,吵归吵,真要掐断特朗普的决策链条,手里的牌并不多。再看共和党这边,很多人对特朗普在对外问题上的强硬姿态态度暧昧,嘴上不一定全力支持,但也谈不上会主动下场阻拦。于是,理论上的"制度制衡",到了现实里就成了一句问号:美国内部到底会不会有人真正在关键时刻踩刹车,现在谁也说不准。

就在这种不确定里,美国自己的意图反而越来越清楚。美军已经开进加勒比海,美方面对外界"收一收"的呼声,不但没有撤军,反而一副要把这出戏演到底的架势。顶着外界骂声也不后退半步,这传递出去的信号很直接:这绝不是什么普通的"缉毒行动",而是美国更大一盘战略棋的一部分。对于华盛顿来说,委内瑞拉不是一个孤立的国家,而是一块可以用来示范、震慑、敲打他国的棋子,在这种思路下,动用军事力量的门槛自然就被悄悄压低了。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和自己盟友之间的裂痕也暴露得越发明显。按理说,G7这些老伙伴跟美国几十年同一个战壕,现在却纷纷对美军在加勒比海的作为皱起眉头。英国甚至干脆做了个强硬动作:停止向美国共享有关加勒比海"贩毒船"的情报,理由很直接--他们认为美军这次行动不合法。

到了在加拿大举行的那场七国集团外长会上,气氛也很微妙。美国参议员鲁比奥跑出来对媒体发火,抱怨说,G7这些盟友一边指望美国提供安全保护,一边又对美军在加勒比海域的行动指手画脚,他显然对这种"又要安全又要讲道理"的态度相当不满。这些插曲说明一个问题:就连最铁的盟友,对这场行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都说不出口,更别说替美国背书。
追根溯源,这场争议的根就在于美军在加勒比海到底干了些什么。自从美军开进这片海域开始,他们至少已经向过往船只开火二十多次,造成的死亡人数不低于八十人。特朗普政府统一口径说,这些被击中的都是"运毒船",被打死的都是"毒贩"。问题是,直到现在,美方拿不出哪怕一份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那些目标就一定是"贩毒船"。
而且就算退一步讲,即便真的是运毒船,美国在别国家门口、在国际争议海域里这么搞实战式打击,是否合法、合规,本身就很难站得住脚。于是,从盟友到其他大国,对这场所谓"反毒行动"的质疑越滚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本人却没有表现出丝毫后退的意思。相反,他在公开表态时话越说越重,最近他就放出一句话,说自己对是否要对委内瑞拉采取军事行动已经"差不多下定决心"了。虽然他没有明说会不会下令真正开火,但这句话本身就足够让外界紧张。

同一时间,白宫内部也没闲着,据透露,本周内高层已经在白宫里连开了三场会议,专门讨论如果对委内瑞拉动武,具体可以怎么打。美军高层则配合地把几套军事方案端到了特朗普桌上,其中包括直接打击委内瑞拉境内陆上目标的选项。通过目前这些情况,很难不得出这样一个判断:美国对委内瑞拉动武,已经不再是某种遥远的可能,而是在快速逼近的现实选项。
在美国不断逼近、外援态度暧昧、美国内部制衡又不确定的情况下,委内瑞拉还能怎么应对?从现有的信息看,能够真正约束特朗普的那两条路:要么美国自己给自己踩刹车,要么大国跳出来正面制止美国,但是现在这两条都不牢靠。盟友在抱怨,美国在强推,大国在观望,现实对委内瑞拉来说就只剩下一个残酷的结论:如果局势继续升级,马杜罗政权很可能真的要在巨大的军事与政治压力面前,独自扛下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