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中国的日本间谍到底有多少?又会给我带来多大危害?

2024-10-13 13:42  头条

日本间谍史,猥琐发育下,日本靠此获得了多少情报,于我国伤害多大。

在讨论间谍活动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战争期间的间谍小说和电影。

但事实上,间谍活动一直是国际政治和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世界,间谍活动依然存在。

特别是日本的间谍活动,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日关系的复杂化,变得更加隐蔽,2019年,袁克勤被捕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而且,日本在中国的间谍活动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

始自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日本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

为了摆脱西方列强的压迫并实现国家富强,日本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作为一个小岛国,日本本身资源有限,刚好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沛,离它又近,因此成为其首选的攻略对象。

与此同时,日本也意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展开间谍活动。

日本不断向中国渗透自己的势力,以期了解并借鉴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状况,制定更有效的对华政策。

这一时期,有两个著名的日本间谍,其中一个就是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是推动日本对外情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他曾派遣大量间谍前往中国,搜集关于清政府和地方军阀的情报。

1874年,西乡隆盛策划的出兵中国台湾事件,就是基于从间谍处获取的情报。

早在出兵之前,其下属桦山资纪就已化装成当地平民潜入台湾。

长时间的逗留,只不过是为了将台湾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调查得一清二楚。

在详尽地摸查之后,他发现中国台湾矿产资源丰富,对于日本来说无异于一块宝藏之地。

因此在搞清楚中国台湾的军事力量和布防之后,立即将这一情报传回给了领导。

基于桦山资纪收集的情报,日本于1874年巧借琉球人与中国台湾省原住民产生冲突之名,出兵侵占台湾省,开启了台湾省沦为殖民地的历史。

另外一位则是作为日本首相和外务大臣的伊藤博文,他也非常重视对华情报工作。

除了派遣大量间谍,以商人、学者和外交官的身份潜入中国之外,伊藤博文还采取威逼利诱、糖衣炮弹的方式发展了一批为其服务的汉奸。

这些卖国者则利用其在中国的社会关系,为日本提供了大量情报。

例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而战争前夕,日本在天津的情报站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情报站的负责人通过当地的中国间谍,获取了大量关于北洋水师的情报,使得日军在海战中取得了优势。

最终,甲午一战,清政府惨败。

而到了二战期间,在尝到情报工作带来的便利后,日本的间谍网络更是遍布全球,变本加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而在这之前,日本已经在中国北方地区布置了大量的间谍。

这些间谍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中国军队的动向和部署情况。

比如,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就是日本间谍活动的直接结果。

日军通过间谍获取了中国军队在北平今北京的防御部署,使得日军在战斗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另外,日本还在华南地区也有广泛的情报网络。

通过特务机关,日本间谍在广州、香港等地活动频繁,搜集关于中国抗日军队和英美盟军的情报。

例如,1941年,日军通过收买当地的英军官员,获取了香港的防御部署和补给情况。

同年12月,得益于这一情报,日本迅速攻陷香港,取得了重大战果。

新时代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中国间谍布局多大,可谓是无孔不入。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间谍活动依旧活跃,并没有消失。

这主要是因为美苏两大阵营对峙,东亚成为重要的战略地区。

而作为美国在东亚的重要盟友,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受到美国的强烈影响,间谍活动遂成为其获取中国情报的重要手段。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日本对华情报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这时日本的间谍活动,从收集具体的战略机密转移到了,以科技和经济信息为主,其目标明显是为了阻碍中国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开展"两弹一星"工程,致力于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发。

而日本情报机构则通过间谍活动,试图获取中国在核武器和导弹技术方面的进展情况。

例如,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重大成就使得日本情报机构加大了,对中国核武器研发的间谍活动。

日本通过派遣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参与中日合作项目,试图接近并获取中国的核技术秘密。

紧接着,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日本间谍再次试图通过参与卫星项目的合作,获取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进展。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强了反间谍的举措,在中日合作项目中都会仔细审查对方的政治身份和家庭背景,确保国家机密不被泄露。

然而,日本间谍简直就是无孔不入,依旧不择手段,采取了更加隐蔽而复杂的方式来窃取我们的情报。

例如,日本间谍往往会选择通过商业活动来窃取信息,因为当今"全球化"已成趋势,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大大加深,这就给了间谍可乘之机。

2016年,日本三菱电机公司与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

而在此过程中,一名日本工程师利用职务之便,接触到了大量的技术资料。

他通过电子邮件和其他隐蔽手段,将这些资料传递给日本公司。

中国公司在发现技术泄露后,立即报警,随后安全部门介入调查,最终将该工程师驱逐出境。

此外,旅游和探亲也是日本间谍常用的手段之一。

2017年,一名日本游客以观光名义进入中国,游览了北京和西安等地。

但他却在旅游过程中,秘密拍摄了大量的地理和社会信息,并通过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日本情报机关。

此事败露后,我国中央保密办还特意在2023年发布了保密公益宣传片《藏在照片里的秘密》。

并提醒我们,看似平常的旅游照片,可能会泄露军事地点等涉密敏感信息

袁克勤被捕事件

可以说,日本间谍真是令人防不胜防,渗透极广极深,袁克勤2019年才被抓。

而且有时候,越是那些光鲜亮丽、学识渊博,看上去不可能是汉奸的上层人士,越有可能被日本间谍机构收买。

有这样一位才高八斗的大学教授,常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任教,然而这一身份,却只是他身为日本间谍的保护色。

他就是袁克勤,自1983年赴日本留学起,就埋下了他背叛祖国的种子。

在日本一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袁克勤本应有着前途无量的人生,只要他本本分分。

然而,作为一名东亚国际政治史专业的教授,袁克勤避免不了与日本政客打交道,并且不知怎的,还被他们洗了脑。

成为日本间谍后的袁克勤,遵从日本情报机关给其派遣的任务,利用自己的学术职位和中国人的身份,长期从事对华间谍的情报工作。

他每次回国探亲,动机都不纯,必须从国内顺手"带点东西"回日本交差。

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2020年,一位来自日本NHK的记者在中国外交例会上就表示袁克勤自2019年到中国之后就一直处于失联状态,还要求外交官给一个解释。

此时,真相才终于大白天下。

外交官耿爽义正词严地表示,该教授身为中国公民却长期以来出卖中国机密,因涉嫌犯下间谍罪已被依法起诉。

这一年,除了袁克勤外,我国国安部门在另外一位北海道大学教授的宾馆中,同样发现了大量涉及国家机密的文件。

这名名叫岩谷将的日本人在中国逗留期间,打着学术交流与学术研究名义进行间谍活动,居心叵测。

袁克勤被捕不久就已经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然而,2021年袁克勤的儿子袁成骥却联合其支持者举行记者会,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得到释放。

面对这一无理的要求,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当然是严厉拒绝并谴责,指出袁克勤的犯罪事实不容翻供,确证无疑,理应受罚。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你发现房间里有一只蟑螂时,很可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已经藏了一大堆蟑螂。

而像袁克勤这样的间谍,无疑就是蟑螂的代表,如今潜藏在中国的蟑螂还有很多。

袁克勤案被公开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反间谍行动表示支持,并对间谍行为表示谴责。

而我国政府对袁克勤一案的重视和严厉处置,也展示了其打击间谍行为的决心,对国际间谍活动起到了震慑作用。

面对日本间谍无孔不入的渗透,我国未来还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提升情报工作的专业水平,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