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名为《中国交通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制与情景预测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截图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网友热议。截图显示,论文作者署名"岳云鹏",导师则为"郭德纲",论文所属学校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专业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如此反差巨大的署名组合瞬间成为舆论焦点,大家纷纷猜测这是否为岳云鹏真的踏入学术领域,还是另有隐情。
调查显示,这份论文截图存在明显不合常理之处:作者和导师姓名的字体与正文不一致,且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官网及管理学院师资名单中,根本找不到名为郭德纲的导师信息。这让人不禁怀疑这份截图的真实性。事实上,进一步查询发现,早在今年3月,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同样的截图,并称其为打印店提供的论文模板。该网友还置顶说明这只是模板范例,非真实论文内容。
校方相关工作人员也明确回应,学校内没有名为郭德纲的导师,确认截图内容为虚假信息。打印店作为论文打印的服务环节,使用类似模板的行为虽常见,但将公众人物姓名随意植入,尤其是知名喜剧演员岳云鹏与相声大师郭德纲,极易引发误解和争议。
法律专家指出,依据《民法典》第1014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姓名,尤其是公众人物,其姓名权受到法律保护。未经授权将岳云鹏和郭德纲的姓名用作论文模板,涉嫌侵犯姓名权。此前,郭德纲曾因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其姓名和肖像获得法院支持,赔偿金额达5万元。这表明公众人物姓名的商业利用需要严格授权,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同时,律师强调,打印店若能证明该模板仅作示例用途,且未主动传播,可能减轻责任,但是否构成侵权还要看使用场景是否标注"虚构"或免责声明。缺少此类标注,容易误导公众,法律风险较大。
这起事件不仅反映了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迅速,也暴露出部分服务环节对版权和姓名权意识的淡薄。对于教育行业而言,保护学术诚信和尊重知识产权同样重要。公众人物的姓名权保护,关系到个人形象和权益,更是维护社会诚信体系的关键一环。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学术论文电子化和打印服务普及,相关机构和企业应强化对模板内容的审核,避免恶搞模板流传引发误解。高校和监管部门也需加强管理,推动学术环境的规范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术成果的严肃性和公众对教育体系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