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航空母舰是海军核心力量的关键所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拥有一艘航母不仅代表着战时它将能发挥强大的威力,更在于和平时期,它可以作为一大利器向对手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
早在1970年,我国就开始着手论证建造航母,然而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我国海军的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直到2012年才正式交付入列。
整个过程经历了42年之久!
那么,为什么我国第一艘航母建设经历了如此漫长的过程呢?
关于这一问题,其实除了技术水平不够、军费预算少等因素制约以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外部原因:
那就是美国的搅局!
其实在我国航空母舰的建设过程中,隐藏着太多美国设计的无耻阴谋,那么,我们是怎么识破这些诡计的呢?
1.论证建造航母初期,美国是如何误导我们的?
在我国提出建造航母构想的初期,美国军界突然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他们声称进入21世纪以后,航母的发展趋势将不再是类似于美国"尼米兹级"那样,而是会转向一种浮岛式航母。
要知道,建造一艘航母可不是一个小工程,背后不仅需要强大的工业体系做支撑,而且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旦大方向出现错误,造成的损失将不堪设想。
由于我国是第一次建造航母,还处于向发达国家学习的阶段,所以肯定要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当美国军界提出浮岛式航母的新概念时,我们还是仔细研讨了一番的,因为表面上看起来它更适合我们的需要。
(浮岛式航母想象图)
- 当时南海周边的环境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南海周边一些国家罔顾我国外交部多次的严正声明,不断蚕食我国的南沙群岛,如在一些岛礁上建造灯塔、非法捕捞、偷采油气资源,甚至是采用一些伪装手段非法驻军等。
然而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就是,南沙距离大陆最少也有一千多公里,当时我国最先进的战机的作战半径也没有这么远,即使可以采用空中加油的方式来弥补,也无法满足全天候监视的需要,这就给了那些对南海岛礁觊觎者以可乘之机。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急需要航母这样一个可供战机起降的可靠平台,来阻止一些国家的野蛮行径。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常规航母还是浮岛式航母更适合我们呢?
- 浮岛式航母的主要特点
和常规的航母比起来,浮岛式航母有以下几个很显著的优点:
第一,这种浮岛式航母不需要那些复杂的弹射和阻拦装置,战斗机便可以在上面轻松起降,而且也不需要核动力,只需要常规动力即可,这就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
第二,从某种角度上讲,浮岛式航母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海上机场,它的满载排水量能达到50万吨,甲板面积也比美国现有的"尼米兹级"航母大了两三倍,可搭载300至500架各种类型的陆基飞机,要知道,常规的航母只能搭载几十架飞机。而且浮岛式航母的跑道可达到1000米,可供各种飞机安全起降。
表面看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建造一艘常规航母少说也要花费四五十亿美元,据保守估计,美国最新的福特号航母甚至已经达到了140亿美元以上,而这种浮岛式航母的造价却很低,只需十几亿美元,这对当时军费预算有限的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基于以上三大原因,似乎建造一艘浮岛式航母比常规航母更加适用,更符合"与时俱进"的新理念。
但是,仔细研究一番后却发现,美国军界就是在误导我们的决策方向!
首先这种浮岛式航母的航速非常低,只有6节,要知道,目前大型舰船如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的航速多在30节左右,相比起来,这种浮岛式航母简直可以称作是"龟速"。
其次,如果只是为了给飞机起降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这种浮岛式航母是很不错的,但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漂浮在海上,又搭载着大量作战飞机,在战时很容易成为敌人首先攻击的目标,而且几乎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可以将其轻松摧毁。
由此可见,这种浮岛式航母其实只能部署在安全区域内,完全代替不了航母的作用。
基于以上两点也不难得出结论:在中国论证建造航母的初期,美国提出这样一个看似先进的科学理论概念,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诱导中国偏离航母发展的主方向,让我们陷入一种投入大笔资金、资源和时间,却无法在南海形成优势的尴尬境地。
这样的用心,实在险恶!
不过美国的搅局手段,可不止这一个,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2.左右不了中国航母发展方向,美国又大肆渲染"航母无用论"
在中国下定决心建造航母后,美国又来了一波骚操作,提出了一个理念更加超前的"武库舰"计划。
武库舰也称火力舰,同时也可以称作是一座浮动在海面上的"导弹武器库",是介于航空母舰与战列舰之间的一种水面舰艇,多年以来,美国方面对其大加吹捧,甚至号称其为"21世纪第一舰"。
首先,他们宣称武库舰拥有超强劲的火力。舰身可以装载500枚导弹,且全部采用最先进的垂直发射方式。一旦发生战况,武库舰便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将500枚导弹全部发射出去,如"雨点般"地精准打击敌方的重要目标。
其次,他们宣称武库舰还有很棒的隐身性能。它的舰体低矮、圆滑,除了采用吸波材料减小雷达反射面积达到隐身效果以外,还使用了一种独特的隐身技术--"半潜法"。与庞大身躯的航母比起来,武库舰的隐身水平显然要厉害得多。
再者,他们宣称武库舰还有一个更加诱人的优势,那就是造价相当低。一艘样舰的造价不会超过5.5亿美元,一年的活动经费只需几千万美元。这跟一艘航母至少需要四五十亿美元的造价,一年4亿美元的活动经费比起来,成本压缩了不止一星半点儿。
另外,美国方面除了强调武库舰上述优越性能以外,还有意无意地指出:
发展武库舰不仅能节省大笔的军费开支,而且还能减少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在战斗中的损失,未来必将取代航母,或许还将改变海战的模式。
这个"武库舰"的新概念一出,在中国民间一度掀起了一股"航母过时论"、"航母无用论"的浪潮,不少人开始跟着美国的思路走,觉得中国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再花大代价建造航母了。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不少军事分析观点认为,武库舰至少存在两大先天不足之处,决定它始终代替不了航空母舰:
第一,生存能力弱。武库舰的舰身较低,必然会导致舰载雷达探测距离较近,同时又不具备航母上搭载的各型预警机和战斗机,这就决定了其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将会非常弱。
第二,需要一个非常庞大的协调系统。从设计角度就决定了武库舰很难"单兵作战"。因为在作战过程中,它需要各种无人机、侦察机、预警机、卫星等协调系统,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其作战能力。
而且,美国方面提出武库舰的理论已有30多年过去了吧,但是至今连一个样舰我们都没有见到。
吹嘘的那么先进的战舰,30多年来却迟迟不见动静,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所谓的"武库舰"方案,应该就是美国方面又一次的"战略忽悠",或者说是理论诱骗。
不过,庆幸的是,中国这一次也没有被这些诱导带偏,而是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初心,直至逐步具备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并且几经辗转从乌克兰手中买回来一艘苏联留下来的、还没有完成的"瓦良格号"航母的躯壳,用来探索和发展。
3.中国建造航母,美国愿意提供帮助?
由于中国是第一次建造航母,即使有一个"瓦良格号"的躯壳,但是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比如供舰载机起降用的甲板特种钢、舰载机拦阻索等等,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就在这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紧张地进行之时,中国于2007年5月迎来了一位很特别的"客人"。他就是时任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的基廷上将,在对华访问期间,基廷突然表示"瓦良格号"航母的作业能力实在太差,甚至还不如"小鹰级"这样的常规动力航母,况且中国在改造"瓦良格号"的过程中肯定遇到了不少的难题,一番铺垫后,基廷便暗示中国与其在"瓦良格号"上浪费时间,还不如跟美国合作,美国可以帮助中国建造出一艘成功的航母。
基廷的话音刚落,美国国内的一些保守势力马上就对他进行了抨击,称基廷此举就是公然违反美国国防部2000年制定的对中国出口技术的禁令,基廷才连忙改口,称这只是个讨论。
(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
然而,过了这么多年以后,我们再回看这件事情,才发现其实根本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位美国上将当时很可能就是再一次对中国进行"战略忽悠"。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笔者至少能说出2点理由:
第一,基廷当年来华,中国已初步具备了建造航母的能力,制造出一艘属于自己的航母,只不过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这已经是无法扭转乾坤的事实。美国方面当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了。
所以,一番思索后,美国方面决定以退为进,通过基廷之口,传达出愿意帮助中国建造航母的意思。让美国的相关人员参与到航母建造的进程当中,不仅可以影响建造进度,而且更能做到知己知彼,让中国的航母在美军面前成为一个较为透明的存在,其潜在的威胁性,肯定将远远小于中国自主建造的航母。
第二,建造航母所需的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里面显然潜藏着巨大的利益,如果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无疑会让美国庞大的军工集团"大发一笔"。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美国根本就不是"好心"想帮助中国建造航母,而是在盘算它自己的利益。
然而中国不是印度,我们从来就不妄想走这种捷径。别说基廷抛出"橄榄枝"之时,美国国内发出反对的声音,就是他们举双手赞成,中国也不能上这种当。
(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号")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航母建设的过程中,美国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居然耍了这么多近乎无耻的把戏,试图搅乱我们建造航母的进程。
然而,最终的结果全世界都已经看到了:
美国的阴谋并没有得逞!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付海军;
2019年12月17日,首艘国产航母"山东"号正式交付海军。
截至目前,我国进入"双航母时代"已有2年之多。
而且,这两艘航母如今的作用,早已超出了当初设想的范围,它们早已有了更加广阔的使用空间。
相信未来,掌握航母建造技术的我们,还将独立建造出更多、更加先进的航母,它们必将和"辽宁号"、"山东号"一样,成为捍卫我国海洋主权的重要力量,任美国再使出什么诡计试图阻拦这一进程,都必将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