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值超标,对人体有多大伤害?
微西弗:放射性剂量的计算单位之一。1微西弗(μSv)=0.001毫西弗(mSv)。
当短时辐射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
短时辐射量在100到500毫西弗时,末梢血管淋巴球减少;
短时辐射量在500到1000毫西弗时,恶心呕吐,白血球减少;
短时辐射量在2000到4000毫西弗时,产生射线疾病,如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腹泻等症状;
短时辐射量大于4000毫西弗时,危及生命。
图源:中国科学院
生活中常见的辐射谣言
仙人掌能防辐射?
仙人掌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并没有抗辐射的能力。仙人掌抗辐射的谣言来源很可能是人们想到了它的生活环境,强烈紫外线、极度干旱的环境让人"辐"想连篇。
辐射屏蔽材料里面没有仙人掌哦(图源:科学辟谣)
食用含碘盐能防辐射?
有坊间传闻:"吃碘盐可以预防核污水中的碘辐射"。实际上核污水中的碘主要以放射性碘形式存在,当人体摄入放射性碘后,主要蓄积在甲状腺内,容易造成甲状腺损伤。而碘盐中的碘主要存在形式是碘酸钾,是非放射性碘,起不到阻隔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作用。
核磁共振检查有辐射?
核磁共振简称MRI,从名字来看,核磁共振既有"核",又有"磁",听起来就是个辐射量很大的辐射系检查。这个核,是原子核的核。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制造一个磁场,利用电磁波信号成像,并没有放射线的介入,因此也并不会有辐射。
做个比喻的话,核磁共振只是把人体"摇一摇",让人体的水分子振动,再平静下来,感受里面的震动,这样就能了解到人体内部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辐射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也不必"谈辐色变",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尽可能降低辐射对身体的危害。
辐射的来源有哪些?
辐射的本质是能量的传送,通常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如何降低辐射的影响?
1.远离高强度辐射源:当你看到黑色"三叶"标志时,请远离。
2.合理使用电子设备:不少人因工作需要长期、连续操作电脑,建议每隔2小时离开电脑,休息几分钟。
3.不要集中放置家电:有些人的卧室几乎成了高科技"集中营",电视机、电脑、游戏机、投影仪、空调、空气净化器等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这些电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辐射。
4.出行安检时要耐心:接受安检时,不要将手伸进铅门帘里,待包裹、行李滑出后再取走。
5.家装选材须谨慎:一些天然石材含有放射性核素镭,可以释放放射线氡气体,长期接触危害人体健康。选购家装石材首先要了解其放射性和检测等级,在装修结束后要经常通风,并请专业机构检测辐射强度是否超标。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能量塔""能量石"不仅不保健,还可能辐射值超标,随身佩戴反而对身体有害,需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