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虽然是教育大省,但这些年有十几所民办高校陆续停办,我表姐家孩子去年刚考上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结果学校突然说不办了,三百多个学生被安排到别的学校,这事让我开始注意民办高校的日子不好过。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去年停招,四十四位老师要么被辞退,要么调去职校,学生只好转学或者退学,这让我想起前年去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时听说那里以前是翰林学院,好多独立学院就这样办着办着,慢慢就并进公办校区了。
民办高校日子不好过,没政府拨款,全靠学生交学费撑着,金陵学院2020年停招后,学生档案划到苏州校区,毕业证还是印着原来的名字,校友卡能换成南大的,这事到底算好算坏,谁也说不准,我有个同学在南方学院读的三本,毕业证上写的是"南方学院",现在那片校区早就改成了淮安校区。
更夸张的是2014年,江苏一下子有七八所独立学院停招了,常州延陵学院连校区都拆了,康尼学院的学生被并到南京工程学院,可毕业证上盖的章到底是公办还是民办,这事到现在也没人说清楚,有的学校干脆把招生计划直接划进本科批次,像晓庄行知学院的学生,最后拿的毕业证就直接成了公办的。
这些年停办的学校越来越多,教育厅说这是正常调整,可那些还在读书的学生怎么办,像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最后两届学生,转学得重修课程,退学连毕业证都拿不到,听说有人只能花钱买假证,这事真让人难受。
现在连常熟理工学院的虞山学院都查不到停办的时间,好像被人丢在一边了,民办高校全靠学费撑着,一有波动就撑不住,可江苏为啥停了这么多学校,是学校教得不好,还是政策变得太快,老百姓心里都犯嘀咕。
站在江宁职校新校区门口,看着从应天分流过来的学生,忽然觉得教育不是买卖,那些消失的校名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指望,是孩子们的前程,下次再路过废弃的校区,那些生锈的校牌,大概也会变成新一代学生嘴里的"消失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