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兴起,以吴京采访为灵感来源,网友们开始二创抽象视频。
"坦克没有后视镜"和"我让Frank打我",衍生出"线下追星"、"嗑CP"、"社畜"、"主理人"等多种版本;大量博主戏仿原采访片段;还有网友做了印有吴京头像的"摇摇乐"玩具……
这并非吴京第一次被"抽象"。前段时间,他的另一段采访--"我跳过楼你跳过吗"--也被网友翻了出来,成为二创视频的灵感来源。
不同的是,新一轮"抽象潮"伴随着口碑波动。大量网友开始解构"吴京",对前几年"被神化"的吴京祛魅。
更准确的说,这种解构或许并非针对个人,而是那种极具男子气概、极其标榜阳刚的传统硬汉形象。
这背后未必没有时代原因。女性主义思潮兴起并壮大,时代审美也正走向多元化,传统硬汉形象所代表的绝对阳刚和支配性,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被推崇。
侧面证明是,网友最近经常把吴京和其他皮肤光滑白皙、妆容精致的男星照片放在一起,标题"猜猜谁当过兵",答案并不是吴京。
这种转变也发生在电影市场。硬核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号召力正在消退,如年初的《蛟龙行动》仅收3.93亿票房。
取而代之的是《唐探1900》《南京照相馆》这类作品,题材更多元,不再依靠宏大的场面,而是回望历史、聚焦个体命运。旧的神话落幕,更丰富的新叙事正在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