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棉花啊弹棉花,弹棉花哎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旧棉花弹成新棉花……"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影片《巧奔妙逃》中的插曲。那时,弹花匠走街串巷,揽活做生意,应接不暇。如今在武汉,随着生活条件变好,弹花匠身背弹弓走四方的情景已不复存在,弹棉花的师傅好像也已不多见了,但其实在大街小巷里,还藏着不少弹棉花的老店。
在武汉市江汉区大龙社区一条小巷里,何开喜和何组芬夫妻已经守着一家棉花加工小店30余年。然而,弹匠工作辛苦,他们近日告诉九派新闻,自己年纪大了,可能再干一年就打算休息了。
"棉絮加工"店门口。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杨天姿
7月29日,九派新闻记者走进花楼街的最深处,在一家挂着"棉絮加工"门牌的小店前,看到了忙碌的何师傅夫妇。店铺非常小,门牌就是一条饱经风霜的红色横幅,手写的价目表贴在斑驳的墙壁上,屋中间摆着一个两米多宽的大床。何开喜和妻子何组芬戴着厚厚的口罩,正进行着"网线"环节--用红色的细线固定刚刚弹好的,洁白松软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