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游泳就会走光的泳衣,是给女性“埋雷”

2025-07-14 14:42  头条

近日,广东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控诉,自己新买的连体泳衣在游泳时意外走光,羞愤难当。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她向商家投诉时,客服竟回应:"这款不是专业泳衣,只适合拍照,不建议下水游泳。"然而,商品页面却未作任何相关提示,仅标注为"海边度假泳衣"。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直呼:"泳衣不能游泳,和雨伞不能挡雨有什么区别?"

该款泳衣售价200多元,商品详情页未提及"不能游泳"或"易走光"问题,仅以"海边度假"为卖点吸引消费者。然而,评论区早有大量买家反馈"下水即走光""根本不能游泳",商家却未在页面补充警示信息。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有义务如实告知商品性能,否则涉嫌欺诈或违约。

类似事件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多起案例显示,商家常以模糊宣传诱导消费,如"充气泳池滑梯无法使用""母婴净饮机隐瞒废水率"等,而平台处理方式多为"退货退款",鲜少落实"退一赔三"的法定赔偿。更有甚者,部分商家直接标注虚假认证信息(如充电宝安全检测造假),平台审核形同虚设。

消费者如何维权?律师支招

保留证据:截图商品页面、客服对话及买家评论,证明商家未履行告知义务。

平台投诉:向电商平台及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要求下架问题商品。

法律索赔:若商家明知缺陷仍隐瞒,可依据《消法》第55条主张三倍赔偿(最低500元)。

泳衣的核心功能是游泳,而非单纯摆拍。商家若为销量刻意隐瞒缺陷,无异于给消费者"埋雷"。电商平台更应加强审核,杜绝"文字游戏"式宣传。否则,当消费者对网购信任崩塌,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行业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