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转眼临近,今年正好是10月29日。在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寓意阳气极盛,是传统里的"大节气"。而今年这个日子,又恰巧撞上了二十四节气里的霜降期。最近在农村,不少老人又念起了那句老话:"重阳霜降中,冬寒冷到狂。"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在暗示今年冬天格外寒冷?

其实,每年重阳落在哪个节气,是有区分的,有时候赶在寒露,有时回到霜降,像今年正值霜降第七天,这就很有讲究。古人非常注重"天时",在没有现代天气预报的时候,就是靠着经验口口相传,总结规律。"重阳霜降中,冬寒冷到狂",其实就是说,如果重阳节遇到正在霜降节气期间,那么按照以往经验,当年入冬后大概率会有更猛烈的寒潮、冰雪和风暴,民间常识也拿这句来提醒农民提前防寒保暖、做好收尾。
经历过不少冬天的农人都清楚,像今年这种重阳赶"晚",常常意味着冬天可能来得早、来得快、来得猛。以往我们种麦子、管果树、忙秋收,越接近霜降凉气越足,抢抓农时都是抢这一股劲。如今天气虽然多变,但经验仍然值得参考。眼下不少农户都担忧,如果真冷到"狂",玉米还没收完,小麦播种也要抓紧推进。很多老人和留守的人更发愁,屋里保温、蔬菜存粮都要提前准备。

不过,老话归老话,现代科学理性也不能丢。今年是不是冷冬,还得看全国气候形势和各地气象部门的实际预测。只不过,寒潮、暴雪之类的极端天气,近年来确实比过去常见,农作物、养殖业、老人小孩受影响最直接。作为普通农村家庭,我们能做的是:收粮抢早,苗地及时覆膜防冻,老人备好棉衣取暖,更重要的是年轻人不是光靠"老话"判断,而是要学会结合天气信息、政策变化,灵活应对。

拉家常,说重点。现在许多农村成了"空心村",老人越来越多,生活琐碎难题不少。过去一个家四五口,如今留守的只剩老两口,小病小灾跑医院不方便,生火取暖、日常照顾都指望邻居和远方孩子的视频问候。冬天一冷,空巢老人过得更辛苦,心理上的孤独更让人挂心。不少农民朋友反映,城乡养老服务资源差异比较大。有条件的话,多劝年轻人常回家看看,帮父母把电器修好,多囤点菜,尽量让冬天暖和一些、热闹一点。老人唯一期待的,其实就是"团圆"两个字。
说到底,老话虽然不一定百分百准,却是老一辈经年累月的智慧沉淀。今年重阳遇上霜降,该冷还是会冷,该防的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关注农事进度、照看好老人,才是真的"大事"。至于寒冬,来了就来了,相信大家自有办法应对。人生如四季轮回,不管身在何处,愿漂泊的游子都能在这个重阳想一想家,记得节气、珍惜团圆,也关照一下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