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6日,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的首都比绍响起密集枪声,总统府周边成为局势焦点。就在全国大选仅剩三天之际,军方士兵闯入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宣布推翻民选总统乌马罗·西索科·恩巴洛,暂停所有国家机构运作、冻结选举进程并关闭全国边境。被困总统恩巴洛随后通过法国媒体证实:"我已被推翻并逮捕,未遭受暴力对待。" 这起突发政变,让这个本就深陷动荡的"西非毒品中转站"再度被推上风口,也成为2020年以来西非地区第九起军事夺权事件。

政变发生得猝不及防,当天中午,数辆载有武装士兵的皮卡和装甲车封锁了总统府、内政部等核心机构,枪声在比绍市区持续约一小时后渐息。军方发言人迪尼斯·恩查马在电视声明中强硬表态,由高级军官组成的"恢复国家和公共秩序高级军事指挥部"已全面接管权力,罢免总统的理由是"挫败了一场由政客、知名毒枭及国内外势力勾结策划的选举操纵计划",声称该计划旨在"彻底破坏国家稳定",但未披露任何具体证据或涉案人员信息。
被推翻的恩巴洛总统,自上台以来就深陷合法性危机。根据几内亚比绍宪法,总统任期为五年,恩巴洛于2020年2月首次就职,反对派坚称其任期应在2025年2月27日届满,拒绝承认其继续执政的合法性。尽管最高法院最终裁定任期延长至9月4日,但原定于9月的总统选举被一再推迟至11月底,这一拖延进一步加剧了朝野对立。据法国媒体Jeune Afrique报道,恩巴洛明确指出,此次政变由军队参谋长主导,自己目前人身安全无虞,但已失去所有权力。
这场政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几内亚比绍动荡历史的又一延续。这个人口仅220万的西非国家,1974年从葡萄牙殖民统治独立后,已历经4次成功政变、十余次未遂政变,堪称"政变常客"。作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几内亚比绍经济以腰果出口(占出口总额80%以上)和渔业为主,贫困率高达50.6%,全国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脆弱的经济基础让政治动荡有机可乘 。该国长期是南美可卡因运往欧洲的"黄金跳板",被国际社会贴上"毒品国家"标签,贩毒网络深度渗透军政体系,过往多次政治暴力事件都与毒品利益分配相关,这也让军方此次"反毒枭勾结"的政变理由引发多方揣测。
从2020年以来,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等国先后发生军事夺权,形成连锁反应,而几内亚比绍本身也在2022年经历过未遂政变 。这些政变背后,既有民众对文官政府治理不力、民生改善迟缓的不满,也有军方对权力分配的诉求,更夹杂着反法情绪与地缘政治博弈的暗流。此次几内亚比绍军方关闭边境、暂停媒体活动的举措,与邻国政变后的操作如出一辙,引发国际社会对地区稳定的深切担忧。
目前,比绍市区枪声已平息,军方已控制主要政府机构和交通要道,但街头仍有武装士兵巡逻,宵禁措施随之启动。包括前总理、反对派候选人在内的多名政治人物被传被捕,具体情况尚未得到官方证实。联合国、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已紧急发声,呼吁恢复宪政秩序,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国际社会的干预对这个"毒品与政变交织"的国家往往收效甚微。
接下来,军政府是否会效仿马里、布基纳法索的模式组建过渡政权,被冻结的选举进程能否重启,毒品网络与军政势力的深层纠葛如何收场,都将成为关注焦点。这场发生在大选前夜的权力更迭,不仅打破了几内亚比绍民众对民主选举的期待,更让西非地区的政治动荡局势雪上加霜。










